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孩子磨蹭拖拉、做什么事都不上心,是很多父母的“心头结”。

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较懒散的孩子,他们——

干正事不认真,作业能拖就拖、敷衍了事;

没人盯着就发呆走神,放飞自我;

前一天还说要学兴趣班,隔几天又打退堂鼓……

要做的事一件也没完成,父母着急,孩子也丧失信心。

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这样就是因为懒。

但其实,孩子懒散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内心陷入了混乱和冲突。

这个背后,很有可能首先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先聊一个故事。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小雨读小学三年级,他有一个目标:成为“奥特曼”那样的正义使者。

这个暑期,他主动告诉妈妈阿玲:“我想当班长,这样就可以保护每个同学。”

阿玲心里乐开花:当班长能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对孩子以后升学有好处。

她问小雨:“想当班长,你至少得考进班级前三,能做到吗?”

小雨有些迷惑,还是在阿玲期待的眼神中回答:“能。”

阿玲给小雨制定了一套提高成绩的暑假计划,最开始他很配合,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读书;

但时间长了,他开始拖延、分心。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阿玲劝他:“你不是想当班长吗?成绩好才能当班长呀!”

小雨说:“我想当班长,就一定要读书吗?”

后来,每次小雨不想读书,阿玲都用“成绩好才能当班长”来劝。

一段时间后,他干脆捂住耳朵不听,学习越来越拖沓;

如果阿玲不盯着,索性用电话手表跟同学聊天。

然而,小雨一点也不体谅她,闹着喊“累”,好多次不想学习上课。

就这样一直熬到了开学,小雨突然回来跟阿玲说:

竞选班长这么累,自己不想准备了。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为什么小雨要放弃?

从妈妈阿玲的角度来理解——

当班长是个很大的挑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小雨怕累怕困难,才用放弃来逃避。

但小雨放弃的根源其实是:内心陷入了混乱和冲突。

最开始,小雨当班长是因为:想成为奥特曼一样的正义使者,保护全班同学。

然而,阿玲却理解成:孩子终于开始有上进心了。

作为妈妈的阿玲,从小就是学习上的“六边形战士”,语数外轻轻松松考满分,有很强的上进心;

而小雨没有一科拿出得手,学东西很慢,学习态度也不温不火。

尽管阿玲很爱孩子,但小雨太不像她了,难免有些失望,便安慰自己“孩子还没开窍”。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当小雨说想当班长,她第一反应是:小雨开始有我当年的劲头了,我是不是可以对此抱有一些期待呢?

她把自己的愿望和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推着孩子朝自己规划的方向走,并误以为这就是孩子想达成的目标。

阿玲的误解,让小雨在奔赴目标的过程,出现了一个捋不清的矛盾——

我到底是在为了自己在努力,还是为了妈妈而努力?

如果我是为了自己在努力——

为什么我不可以自己决定每天做什么,非得按照妈妈的计划来?

如果我是为了妈妈在努力——

为什么妈妈总说“这都是为了让你当上班长”?

答案到底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我累了。

比起实现目标,我更希望立刻停下来。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聊到这里,我们会发现: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所谓的问题并非无缘无故出现,而是得先从父母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就拿小雨来说:

他之所以放弃,是在给妈妈阿玲的期待按下暂停键。

阿玲曲解了小雨最初的目标,小雨对此感到不理解、不认同,又不敢反抗妈妈。

于是,就用拖延摆烂来缓解压力。

当父母将自己的动机作为标准去要求孩子时,即使孩子知道父母是来帮他的,但他也害怕失去自我,于是就会选择逃避。

而当父母不急于帮忙,先理解孩子的处境,孩子就不会觉得“是父母在要求我做这件事”,便能与事情建立好的感受和链接。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在我的建议下,阿玲跟小雨展开了一次沟通,弄清楚小雨放弃背后的真正原因。

原来小雨不想当班长的背后是,“不喜欢天天上补习班。”

阿玲问小雨:“假如成绩上不去,你觉得自己能怎么当上班长呢?”

小雨显然思考过,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和同学打成一片,经常帮同学的忙,做老师的小助手,主动承担没人做的脏活累活……

听完,阿玲明白了:原来孩子当班长的初衷,是想跟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这才是小雨的方向。

就像地图导航提示“您已偏航,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孩子摆烂时,停下来重新调整方向,才能持续带来行动的愉悦感、成就感、胜任感。

进而,因为做这件事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孩子愿意持续不断做下去。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有一次我坐朋友开的车,朋友孩子在后排喝奶茶,她提醒了孩子一句:“奶茶喝完放杯垫里,别洒车上。”

孩子生气了:“我本来就准备放那儿,不需要你提醒我。”

我以为朋友会发火,没想到她退了一步,心平气和地说:“好,按你想法来。”

孩子把奶茶放杯垫上,又讲起了另外的话题,车里一片欢声笑语。

后来我跟朋友交流这事,她说:

“我有很多调整心态的办法,但孩子还小,不会自我调整,硬碰硬她会很痛苦,所以我妥协是理所当然的。”

父母能为孩子的目标让路,孩子一贯能追随自己的感觉,就会对目标充满掌控感,每一次努力都能强化达成目标的信心。

而支持孩子能决定自己的方向,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助力。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当然,明确了孩子自己的方向后,事情的发展也并非会一帆风顺。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孩子还会遇到各种阻碍。

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在适当时刻给到孩子支持。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好奇、启发的角色,培养孩子达成目标的内驱力。

有次我去拜访一位朋友,她的孩子告诉她:“妈妈,3x5等于20。”

朋友没有纠正,而是问孩子:“这个结论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老师说等于20。”

“老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孩子愣了一会儿,回屋去,过了一会儿出来:“妈妈,我发现3x5等于15。”

朋友依然好奇地发问:“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这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

用不断反问,点燃孩子深入扩展认知的倾向,产生“我要自己搞明白”的内驱力。

这种推动孩子自己答疑解惑的能力,在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认知内驱力”。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认知内驱力是孩子勤于学习、探求意义最稳定的动机。

朋友经常用这种方法回应孩子的迷惑,久而久之,她的孩子对数学非常有热情,书包里总带一本数学习题,随时随地翻开来做。

回到小雨身上,他当班长的初衷是想和老师、同学建立好的关系,相比成绩,这其实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如果阿玲希望小雨能收获这些好的关系,不妨从提升小雨的认知内驱力切入。

比如说,关注和引导孩子——

你在学校里会不会跟同学聊一些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

对于班级里面的集体活动,你会承担什么角色?

老师对你的印象如何?你可以帮助老师处理哪些事情?

这些问题带有激励孩子的倾向性,使孩子陷入思考:

妈妈问得很对,搞明白这些问题对我当上班长很重要。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被关心、被好奇,同时也会感到被理解、被支持,而理解和支持是一台“心理永动机”:

孩子既会成为一个提问者,也会努力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一问一答间,达成目标的进度也会有螺旋式的上升。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如果,你的孩子正卡在拖延摆烂里,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

请你先不要着急,静下心,从底层逻辑出发,看清楚到底哪一步走错了。

是自己的期待走错了方向,还是孩子缺少实现目标的内驱力?

然后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支持孩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方向走对了,才能给孩子最大化的支持;

保持耐心,才能撬动孩子心中的坚韧品性。

「在看」+「转发」为孩子的成长点赞,也为你自己点赞!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王维《终南别业》

作者 | 芒来小姐,来源: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主播 | 绛染 ,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孩子懒,原因可能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