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保险业绩坐“过山车” 新会计准则挤“水分”

从2023年巨亏百亿,到2024年上半年盈利近60亿元,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邮保险”)在短短半年里实现了业绩大反转。这两年,中邮保险的业绩表现犹如坐“过山车”一般暴涨暴跌。

中邮保险业绩坐“过山车”背后,会计政策调整竟然成为主要原因。2023年,中邮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总收入1098.66亿元,同比增长20.16%,成为了首个千亿级的银行系险企。然而,净利润却亏损了114.68亿元,不仅亏掉了成立以来的所有利润,还成为了2023年非上市险企中的“亏损王”。

中邮保险解释称,亏损主要是受准备金折现率和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的影响,全年因准备金折现率下调减少了利润112.1亿元;同时,受资本市场不及预期等多因素影响,公司在持续优化资产配置过程中,投资收益出现了较大的净值波动,阶段性低于预期目标。

所谓的准备金,指的是保险公司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而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基金,所以保险责任准备金实质上是保险公司的一种或有负债,而不是收入。

准备金折现率是指在计算保险准备金时所使用的折现率,也就是将未来的保险赔偿或给付折算到现在的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准备金折现率越高,保险准备金越低,利润越高;反之,准备金折现率越低,保险准备金越高,利润越低。

在旧的会计政策下,对于传统保障型保险,通常采用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折现率,而对于投资型保险,则采用预期投资收益率作为折现率。2017年,财政部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2020年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根据规定,我国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保险企业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其他保险公司则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

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要求使用即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折现率‌。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降息政策的不断推进,推动国债收益率下行,保险公司需要增提保险合同准备金,从而导致当期税前利润减少。

除此之外,新保险合同准则对保险服务收入和保险服务费用的确认原则进行了重要调整,以更真实地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和利润来源。其中有有重要三点变化:保险服务收入中剔除投资成分;按照保险收入来源来列示其构成,构成项均为模型输出结果;保险收入的确认期间由“缴费期”转为“保障期”,拉长了收入确认的期间。

光大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在新保险合同准则下,精算假设调整对未来利润的有利影响不允许计入当期损益,而必须分期确认,这有效制止了个别保险公司采用调整精算假设的方法来操纵利润,同时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切换到新准则后,不少险企的净利润都出现了波动,不过中邮保险业绩波动最为剧烈。据统计,2023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合计净亏损142.35亿元,中邮保险一家就占了114.68亿元。

而2024年上半年,中邮保险业绩大反转背后,同样得益于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中邮保险表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保险合同边际服务摊销的调整会对一些保单价值进行释放,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价值来源。(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