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宝马8月在华销量接近腰斩#登上热搜。
数据显示,8月份,宝马在华市场仅售出3.48万辆,较去年同期下跌了42%。而近日,宝马做出了下调相关车型售价的决定。
据证券日报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宝马重返“价格战”,受近期销量暴跌、市场压力、前期涨价策略失败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因素影响。
#宝马8月在华销量接近腰斩#登上热搜,图为热搜截图
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
据证券日报报道,宝马最新财务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其汽车业务的总收入为630.09亿欧元,与上一财年同期大致持平,而净利润却降至56.56亿欧元,同比缩减了14.6个百分点。其中,在中国市场,宝马的交付量滑落至37.64万辆,同比减少4.3%。
对于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宝马认为,近年来,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迅速崛起,凭借自身优势,持续抢占市场份额,迫使包括宝马在内的多个欧洲汽车品牌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此外,今年8月份,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已锐减至3.48万辆,与去年同期的约6万辆相比,近乎减半。
反观竞争对手,奔驰在8月份实现了4.9万辆的销量,奥迪则为4.79万辆,而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势力”品牌,例如理想汽车也达到了4.8万辆的销量。
宝马此次下调售价的幅度相当大,旗舰纯电车型i7、宝马3系和5系等热销车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这一系列降价措施显然是为了在年底前冲刺销量目标,弥补之前的销量损失。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8月份销量的暴跌让宝马不得不重返‘价格战’,以应对市场的挑战。通过下调车型售价,宝马希望能够提振销量、维护市场份额,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宝马能否成功实现目标,还需市场和消费者的进一步检验。”
图为宝马门店(资料图)
此前曾退出价格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7月中旬,因门店亏损严重,宝马明确退出价格战,自7月开始“降量保价”。
在价格战之前,经销商的利润来源有三:一是进货有进销差;二是完成销量目标后,车厂还会给经销商返点激励;三是经销商依靠售后服务获得利润。
但面对惨烈的价格战,经销商们以低于批售价的方式卖车。“宝马给经销商的返点一般在3%—4%,即便经销商完成销量任务,但返点带来的利润远远赶不上降价的幅度,经销商们还是亏。”上述经销商人士称。
以i3为例,其上市时的指导价是35.39万元起。6月,宝马在打价格战,i3大约19万元,接近指导价的5折。7月12日,宝马官宣退出价格战后,叠加金融政策优惠,目前i3 35L的落地价在22.9万元左右,“价格上调2-3万元”。上述销售说,“之后两个月左右,i3会涨到26万元。”这意味着,相较历史低点,i3将回涨7万元——相当于一台大众Polo的价格。
“BBA知道,再往下打就是死路一条。”一位从业30年的新势力品牌总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一个品牌覆盖的价格带是有限的,在擅长的价格带,才能有利润和品牌的双重收获,否则将会“双重折损”。特斯拉也曾证明这个道理。特斯拉的主流价格带在20万元以上,作为第一个掀起降价潮的车企,去年1月,特斯拉降到接近20万元后,又第一个涨价,于去年5月回调价格。
“作为高端品牌的宝马只有反其道而行才有高端价值。”上述人士说。
加价才能提车?
据澎湃新闻7月报道,有消息称,多位消费者遭遇宝马4S店拒绝交付新车,销售要求加价才能提车。
在媒体采访中,有消费者表示交了定金后,临近提车时被告知需要加价3万元;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合同已签订、定金已交完、贷款方案通过,临近交付时仍被告知车价要贵2万元。
消费者提供的购车合同(视频截图)
7月22日,宝马中国方面就此回应称,“我们已注意到相关内容,并在内部进行了初步调查,涉及的案例均是个案,且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我们在积极与相关经销商沟通,敦促宝马授权经销商遵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消费者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
多家上海宝马4S店的工作人员均表示没有拒绝交付新车或加价提车等情况。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门店都想多卖车,拒不交车一事肯定存在误会。
本文综合证券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植文、焦文娟)、澎湃新闻
延伸阅读
“价格战”致1-8月新车市场损失1380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声
9月2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微发文称,近段时期,协会收到大量会员企业反映,持续的“价格战”等因素所带来的汽车市场剧烈变化,使得汽车经销商深陷泥潭,面临着资金流动性极度紧张的突出问题。协会随即开展广泛调研和分析工作,尽最大可能全面反映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的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
近日,协会也据此向政府有关部门正式递交了《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的紧急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汽车经销商的新车销售出现大面积亏损,普遍存在现金流赤字经营和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的情况,已难以摆脱生存的困境。
现阶段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
一是消费不振和厂家批发量的双重压力使得经销商库存维持高位,为降低资金压力和融资成本,经销商被迫低价抛售求生;
二是“价格战”使得进销倒挂严重,经销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同时又面临融资到期履约困难压力,经销商面临经营回款断流,资金链断裂风险陡增。目前经销商现有流动资金维持时间已被压缩至极限。
据协会“市场脉搏”监测数据,截至今年8月,经销商进销倒挂数据最高已达-22.8%,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了10.7个百分点。据协会专家相关数据分析,8月,新车市场的整体折扣率为17.4%,今年1-8月,“价格战”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协会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高度关注当前汽车经销领域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问题,果断采取阶段性金融纾困政策措施,切实防止汽车经销领域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可追溯自2023年起。2023年初,特斯拉的震撼降价,最高达4.8万元,率先拉响了这场战役的号角。随后,众多车企纷纷响应,价格战愈演愈烈。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499万辆,同比增长33.7%,去年同期增幅为36.2%,2022年增幅超90%,2021年增幅超160%。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主要依赖插混汽车,该市场同比增长了71.6%至208万辆,而纯电汽车同比增幅仅有15.5%。
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102.7万辆,同比增长43.2%。8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53.9%。2024年1-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601.6万辆,同比增长35.3%。
比销量增速放缓幅度更大的是,新能源汽车的降价幅度。今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
第一财经消息,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智能出行分析师吕京弘提供的数据,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平均降价幅度从去年一季度的6700元,已经增加到了今年一季度的16000元,这也导致新能源汽车在今年一季度的加权平均售价几乎和传统燃油车持平,市场上2/3的新能源汽车定价已经低于同品类燃油车。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众号、第一财经、公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