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分钟
东北育才学校浑南校区。
搭建多元开放平台
构建全面科学的教育体系
东北育才学校(以下简称“育才”)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红色学校,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在这里读书时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誓言。建校75年来,从早期培育“建设新中国精锐干部”,到今天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始终秉持“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教学理念,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创新实践。
以沉浸式德育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育才把德育目标确定为“让学生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拥有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拥有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幸福人生”。学校以“成人,成才,报国”为主题,以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和东北育才学校青年周恩来精神研究会为抓手,通过组建纪念馆志愿讲解团、编排青年周恩来课本剧等活动,为学生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学校构建起各学段相衔接的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其中,幼儿园和小学侧重引导学生塑造梦想;初中侧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将惯性学习转化为兴趣学习;高中侧重促进学生自我理解的深化,并在专业发展方向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实践中,建立“学长制”,每年举办“情系育才”大学文化节,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在校学生;成立家长职业联盟,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生涯教育基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良好氛围。
学校开设智能机器人课程,培养学生科创能力。
以多样课程满足学生个性选择
在“核心素养”框架指导下,育才将课程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形成终身受益的思维品质和健全人格,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为成为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打好基础。学校在保证国家课标有效实施的前提下,突出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凸显育才特质的课程图谱;加强校本课程系统建设,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科学、合理、弹性化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差异,以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生态科普基地开展科学实验。
以课堂转型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育才在“尊重生命主体,激发成长潜能”教学理念指导下,以高立意、重基础、宽视野、深思辨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支点,创设以人为本的新型课堂。持续开展基于常态课堂教学改进的研究和实践。以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为抓手,促进核心素养导向下教与学方式转型,深化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教师“教”的改变促进学生“学”的改变。推进教学与数据智能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等,将图形计算器等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数理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以教育科研锤炼研究型教师
为打造一支志存高远、严谨务实、与时俱进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学校坚持以教师的精神成长促进专业发展。 通过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大讨论、“讲述育才人自己的故事”宣讲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为人师表的使命感; 成立“班主任讲师团”“烛光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出台“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育专家养成方案”等,引领教师成长的驱动项目。
以科学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发展
多年来,学校围绕学生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评价观念上实现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重点四个转变,在评价内容上关注内生动力、智慧力、坚毅力、开放性、领导力五个维度,建立起“明德(DIAMOND)评价体系”。 加强过程性评价,突出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实行学生行为习惯积分制度等评价方式; 加强发展性评价,借助大数据研究,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动态发展进行科学的成绩统计、归因分析,让数据服务学生的发展需求。
以“三位一体”凝聚学校育人合力
在家校合作中,育才致力于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家长对学校有深度体验,形成育人合力。 每学期一次的“家长校园一日生活体验”,邀请家长体验校园生活; 坚持十余年的“亲师有约”,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传递给家长。 学校通过建立包括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创新实践基地,探索开放办学、科教携手、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 学校十分重视与高校在教育上的衔接。 育才每年都有十余名学生参与“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培养项目,接受院士团队的直接培养并完成科研项目,并且表现突出。
坚守初心使命
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育才始终持有与祖国共命运的强烈家国情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1986年,为了响应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号召,学校开展了超常教育实验,并以此为起点,展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实践探索,是国内较早开展,至今仍在坚持探索的为数不多的中学之一,相继探索形成了“超常学生,高效学习”和“单科强化,能力迁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逐渐成熟的育人经验推广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培养上,从而实现每一名学生的卓越发展。
在38年的探索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科技性与人文性并举,学科素养提升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并重,构建起以“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主体,以沉浸式德育、多样化课程、研究型教师、开放性评价为四翼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勇于担当、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世界和平的人,为学生的卓越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基。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体现名校责任担当
郭明义参加东北育才学校学生18岁成人仪式。
2006年,育才正式成立教育集团,目前共有11个校区15个成员校(学部),形成了涵盖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中外教育的优质教育体系。
经过多年办学探索与实践,学校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学校不断扩大服务半径,使新疆农牧民子女和外籍学生有机会走进育才,通过专递课堂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省内薄弱学校结对子,选派干部和教师到新疆、青海、云南等边远地区讲学,并参与教育管理。近两年,育才受教育部委托,参与河北保定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两个国家级教育帮扶项目,发挥名校辐射作用,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多年办学经验的积累,让育才实现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品位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卓越成长,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育才的学生中,有中科院院士、新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潜龙二号”总设计师等尖端人才,以及众多青年领军人才。此外,在校学生的创新潜能也在多个领域得到充分展现。他们在国际学科竞赛中取得17金7银6铜的骄人成绩;在FRC国际机器人大赛、DI创新思维全球总决赛上摘得桂冠,并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获得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总决赛冠军;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等。
同时,育才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成为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未来,育才将以改革创新拉动人才培养层次和办学品位的提升,为区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育才路径”,培育更多能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拔尖人才,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戴隽瑶 陈晓彤
师说:践行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东北育才学校校长 赵延坤
东北育才学校始终以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致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着力打造具有大德行、大使命、大视野的新时代“大先生”。
秉持教育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东北育才与共和国同龄,建校伊始就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育才精心培育并逐渐形成了以“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厚植师德师风,锤炼道德情操。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育才牢固树立“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的理念,持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校氛围。
夯实专业能力,提升育人智慧。教师的科学精神、思维品质、文化底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发展。因此,育才坚持分层分类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面对教师个体,积极做好“新师重塑”工作。通过出台“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驱动成长的工作项目,唤醒教师的发展自觉,激发教师的成长激情和创新精神。通过鼓励先进,扶持特色教师、特殊项目等方式推进“教师学术社团”和“学术型科组”建设,以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开展扎实的教育研究。
开放多元评价,激发创新活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多年来,育才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建立起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匹配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的差异、特色发展;实现评价过程动态化,通过成长档案等方式,科学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形成分层考评、点面结合等方式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未来,东北育才将继续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创新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拓宽队伍建设思路,创新队伍建设机制,优化教师教育培训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辽宁日报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