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最近几年,南京教育界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越来越多的南京家长选择“金中河西”,甚至不惜奔赴建邺买房。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我想先从学生的精神面貌说起。

学生的精神面貌是整个学校的风气。一所好的学校,学生绝不会是耷拉着个脑袋,神情呆滞,死气沉沉,而应是笑容灿烂、朝气蓬勃,拥有着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快乐。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特别观察过金中河西的学生,无论是清早上学还是晚上放学,脸上都洋溢着自然的笑容。

按说,这么长时间的待机,怎么会没有一丝“班味”呢?

我认为,是因为金中河西注重“长期效应”

三年、六年的鸡血应试,是可以出一些好的成绩,这是显性的,但同时也有个现象:这些孩子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反而不太能取得特别高的成就。可见,短期效应对人是化肥,不是有机肥,并不能带来持续的生长效果。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那更长时间的二十年、四十年呢?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不管教育”“放羊教育”,而是把学生看做一个人,给予人性化的深远的长期本质教育,这些是隐性的,目的是“行稳致远”,未来飞得更高更远。

这是“不断超越人性的飞翔,不设上限”,同时,又能扎根现实土壤,耐心培育,把眼前一个一个的问题以“长期视角”解决,不是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是用“如何运用知识+知识”去解决学习、成绩问题,给孩子培育解决问题的勇气、能力,让学习更多成为一种自发性、自我驱动力的事。

在结果之外,品味过程的情绪与成就感,这既是“下限兜得住,解决现实问题,以长期主义超越现实”。

我始终认为,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这些都是决定一段时间内的阶段性之事,但真正的好教育,确实在于那些植根于我们内心的三观、审美及为人处世的教养,这会决定一个人二十年、四十年。

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不仅是数字、公式、原理,更是这些“工具”之外,提供的一整套人生理念,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理解世界,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教育,除了教书还要育人,而不是只是充当筛选工具,只看重成绩。这也是我在金中河西观察到的至深现象,学生不仅像学生,也是一个个生动的人,比起现代化的教学楼、优越的食堂餐饮与环境,这是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一面。

其实没有“班味”的何止是学生,金中河西的老师也是如此。

在金中河西,我真切地感受到,每位老师都很有归属感

这份归属感的来源是多元的,既有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也有对学校荣誉的珍视,更有对学校所提供的平台的感激。

总说,学校要让学生成才,有没有想过 老师也要“成才”,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展望。

金中河西为老师制定了“成才计划、名师计划、形象计划”,让年轻老师“快速成长”、成熟老师“新鲜表达”、骨干教师“敢于领跑”,花时间、花资源、花精力来提升老师的“硬实力”。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这也是金中河西作为一个长期主义的体现,让老师的发展走在前面,这样每一个进步都能很好且快速地被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教育从来不止于当下,而是细水长流。

目前, 金中河西特级教师及市学科带头人占比3%,区骨干教师比例达30%,硕士、博士及以上学位获得者近30%。 学校设有全省首个博士工作站,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被评为省市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或优秀教育工作者。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今年新学期家长会,就有家长拍到了金中河西新入职老师的超牛学历:有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老师,这可是爱因斯坦的母校,世界排名第7!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还有诸多毕业于清华、北大、中科院的,以及50多位南大毕业的硕士,师资团队十分强劲。

老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一个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才能成就学生,成就学校。

那金中河西的家长如何看待学校的师生关系?

是亲密无间,温暖相依。

在人生的每段关系中,师生关系最为纯粹,只为成就每一个辽阔与热爱。金中河西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温暖的关顾体系,相互为师,相互尊重,互相成就,才能向外延展出爱与温暖,感染到所有人。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在金中河西第五届“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颁奖典礼上,多少老师、学生、家长被那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所触动,感慨无限。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每每来到金中河西,才真正地理解了那句话“你们这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学校环境是真好啊。

因地处河西新城,金中河西在空间上就十分大气敞亮,不会显得拥挤局促,倒是更像大学的环境。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镜澄湖、张坊桥、福森园、裕光榭……都是每个金中河西人记忆中的关键词。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相比而言,当一些学校竖起“铜墙铁壁”时,更能凸显金中河西所焕发的生命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哪怕是有点沮丧,也能享受宁静和放松,收拾好心情,再出发。

学校还有“萌宠乐园”,有蓝孔雀、豚鼠、白山羊、元宝鸡等10多种动物,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喂养,和小动物们一起成长。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听说,很快也要有屋顶农场了,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播种收获的快乐。 体验式教育,远比书本上的几行字更刻骨铭心。

学校还有很多特色课程,比如高尔夫、马术、击剑、游泳等,每个年级部还有自己的特色活动。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除了常规的教室之外,金中河西在校园内还布点了多个校园活动空间,倡导“共享”概念,打破学部之间的隐形边界,比如艺术空间、创想空间、民乐大厅、钢琴角等。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在金中河西绝对不能忽略有“南京市中小学里的‘金陵饭店’”美誉的食堂啦,每天都有几十种菜品可供选择,点心、水果免费吃,哪怕毕业了都想经常回来“炫饭”。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如果来个南京中小学食堂大pk,那金中河西一定榜上有名。这些精致、品类丰富的餐点,还有哪家有!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金中河西创造的各种条件,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好的土壤,能更好地激发内驱力,好成绩自然水到渠成。

据了解,2024中考,金中河西高分段很亮眼, 660分以上1人,650分以上18人。达到南师附中分数线以上的有77人, (但因为金中河西毕竟是金陵中学的直属分校,很多达到南师附中分数线的学生最后还是选择了金陵中学), 达到金陵中学分数线以上的有187人,达到南京“六大”高中分数线近400人。

有近90%的初三考生达到第一批次四星高中录取分数线。 另外, 有78名同学被南京市一流高中的特长生提前录取,有3名同学被西安交大少年班提前录取。

有家长透露,在2024年建邺区统测中, 前100名、前200名的优分段里,超过80%以上都是金中河西的学生, 成绩十分惊人。

还有高考,每年金中河西的高考“蹭饭图”都会霸占家长朋友圈,学校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进入清华、北大、复旦、南大、浙大等一流高校就读。一本率节节攀升, 今年300名毕业生,本一达线就有284人,占比超94%。

国际部的offer也是一张比一张硬核,有家长统计了今年的offer情况——

2份牛津大学,1份范德堡大学,1份加州 伯克利,18份香港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的offer。其中,英国G5大学录取率达50%,美国前30大学录取率达88.6%,加拿大前3大学录取率达97.4%。

况且,金中河西也是目前南京为数不多的,敢于晒出成绩单的学校,过硬的成绩就是底气。

不仅是中、高考,金中河西在国际竞赛上也是各路开花。从2003年建校开始,金中河西就成立了信息学队,在全南京乃至全江苏都是数一数二的。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在今年7月的第41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金中河西2名学生斩获1枚全国金牌、1枚全国银牌。

其中,高二的仲煦北以全国第四、江苏第一的成绩 获得全国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同时获得清华、北大保送资格,目前已经签约了清华大学!

另一位是以夏令营选手身份参赛的初中组,初二的裴牧达就以574分超高裸分,提前达到清华、北大保送标准。金中河西也成为国内信息学圈一大热门的“现象级”话题。

从2005年开始,金中河西每年都有拿全国金牌的学生,保送清华、北大。

总有人说,建邺家长佛系,那是只窥见了冰山一角,建邺家长是卷孩子长期奔跑的能力,他们深知 一张毕业证书保护不了孩子,真正的才华、底气、身体素质、刚健的精神与意志,这才是护佑孩子一生的武器。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说真的,过去一代两代,教育的肩上还扛着“改变命运”的使命, 如今,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充分发展自我”,并不指望赚多少钱,成就多大的事业,能把自己的人生料理好,有责任,懂生活,这就行了。

其实,内在的要求是高的。

因为这门功课,很多父母都没学会。时代在变,环境也在变,近几年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是,上什么学校,只能决定人生短短几年,最终几十年的真正过得好不好,是靠自己的内化。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能够面对得失,能够独立自主,一张成绩单太过单薄,没有办法成为抵御未来风险的重型武器。跳脱分数,才能 看见更真实的孩子。

能够做到让每个生命个体都感受到被关照、被托举,或许这才是金中河西老师、学生眼里有光、“微笑”常在的深层奥秘。

那些学习生活在南京顶尖“民校”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文章来源:南京升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