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别盲目奔波,学会“智慧放手”这招,孩子成长更优秀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和孩子教育有关的概念。

一个是“盲目奔波”,另一个是“智慧放手”。

所谓”盲目奔波“,形容的是那些过度追求孩子学业表现的父母们。

他们不停地催促孩子,缩短孩子的休息时间,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结果孩子不仅身心俱疲,成绩提升有限,更重要的是,孩子对于学习的热爱与青少年应有的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消失殆尽。

“盲目奔波”可以说是当下很多父母的常态,不仅盲目奔波于生活,也盲目奔波于孩子的教育。其中的辛苦和无奈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然而,另有一群睿智且从容的父母,他们的做法截然不同。

和”盲目奔波“家长的做法不同的是,他们不再拘泥于孩子的分数和排名,也不再一成不变地按照传统模式来塑造孩子。

相反,他们更重视孩子独特的个性和成长轨迹,用尊重、理解与支持的态度,鼓励孩子自由探索、自我成长。

他们能以开阔的胸襟和轻松的心态,支持孩子去追求最好的自我。

这些父母看似对孩子放手不管,实际上却为孩子提供了最为宝贵的教育环境。

我们把这种教育方式姑且称之为“智慧放手”,正是因为他们精准地把握了教育的核心。

教育路上别盲目奔波,学会“智慧放手”这招,孩子成长更优秀

01 不过度干预孩子,让孩子在探索中自我塑造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看似放任自流的父亲。

女儿沉迷于绘画,他从不强迫她去学习课本知识,反而鼓励她尽情挥洒画笔。

女儿在学校成绩平平,他从不责备也不焦虑,只是默默支持她的兴趣和热爱。

女儿心血来潮想学习吉他,他没有阻拦,而是为她买了一把吉他,让她自由探索音乐的魅力。

甚至有时候,他看着女儿在成长路上跌跌撞撞,也不轻易伸出援手,只是静静地守护,让女儿在摸索中前行,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的确,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即便再怎么精心规划,也无法确保孩子完全按照我们的设想发展,有时反而会束缚了她们的翅膀。

与其如此,不如学会放手,不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允许他们去尝试、去探索、去自我实现,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自我挑战和真实体验中逐渐成长。

毕竟,笼子里的小鸟永远学不会飞翔,浅滩里的小舟也永远无法乘风破浪。

孩子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回跌倒与爬起,都是他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作为父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自由,让他们心无旁骛、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教育路上别盲目奔波,学会“智慧放手”这招,孩子成长更优秀

02 不剥夺孩子的闲暇,反而鼓励孩子去探索

近几年以来,虽然双减新政确实为很多孩子的作业减了负,为家长的口袋减了负,但整个教育大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似乎除了升学考大学之外并没有更多的选择。

因此,我们会看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边是教育行政部门在提减负,一边是很多家长继续给孩子增负。

无数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下,辗转于形形色色的课外辅导,他们幼小的身躯承载着超负荷的书包,写不完的习题,做不完的测试,赶不完的课外班,几乎填满了他们的成长岁月。

长期的身心疲惫与不断的精神压力,逐渐消磨了他们眼中的神采和对世界的好奇。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心理压力下挣扎,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所谓的“存在性焦虑”,沦为“过度教育”和“恶性竞争”的受害者。

然而,那些被赋予自由探索空间的孩子,却常常展现出内心的丰盈与未来的潜力。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例如,腾讯“未来之星”计划中的某张姓同学,自幼便热衷于各种探索活动,喜欢动手实践。

在小学阶段,他沉迷于乐高积木,曾在市级乐高创意大赛中崭露头角。

等到上了中学之后,他又对航模产生浓厚兴趣,一度打破了学校航模飞行距离的纪录;到了大学,他更是成为校园创新实验室的骨干,多次在科技竞赛中获奖。

同时,他还是科技论坛上活跃的分享者,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创意。

不要以为这些探索分散了张姓同学的学习精力,这些多元化的兴趣与自由的探索,并未妨碍他的学业进步,反而激发了他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创新的勇气,也让他在探索的过程中释放了学习压力,锻炼了思维,平衡了情绪,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因此,我们不应让孩子在无尽的学业负担和紧凑的课外辅导中失去自我,而应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探索时光,让他们能够释放内心的热情,尽情地享受探索的乐趣。

在他看来,孩子就如同小树苗,需要阳光和雨露,但更需要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如果总是为她遮挡一切,她又怎能学会坚强和独立?只有让她在探索中自由成长,她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价值。

教育路上别盲目奔波,学会“智慧放手”这招,孩子成长更优秀

03 不去刻意塑造孩子,而是致力于“点燃”孩子

一位朋友曾热衷于为孩子安排各种课外辅导:舞蹈、编程、外语、数学竞赛、篮球……

她并不太在意孩子是否对此有兴趣、是否乐意参与,只要是她认为对孩子未来有益,就极力劝说孩子去学习。

孩子则总是以一种“你叫我学我就学,但我不投入”的态度应对。

最终,不仅投入了大量金钱,孩子也未能真正掌握任何一项技能,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母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发紧张。

真正能激励一个孩子不断前进的,从来不是父母的强迫和塑造,而是孩子内心深处对某一事物的热爱和信仰。

我们的任务并非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改造孩子,而是探寻孩子的兴趣点,点燃他们内心的激情和追求。

只有当孩子的内在激情被点燃,他们才会展现出超越我们想象的毅力和能力。

现实中很多孩子的成功并非都来自父母的强迫。

与其手持棍棒,强硬地指引孩子走向我们认为正确的道路。

不如耐心寻找孩子真正热爱的事物,支持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给予他们温暖的鼓励。

这才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也是作为父母最智慧的教育方式。

教育路上别盲目奔波,学会“智慧放手”这招,孩子成长更优秀

04 不拘泥于孩子的短板,而是致力于激发孩子的潜能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引人深思的实验:

当你全神贯注地注视阴影,你或许会忽略阳光的存在。

当你将目光转向光芒,你会发现阴影自然退到了背后。

对待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

假如我们总是过分关注孩子的不足,那么这些不足便会在我们心中被无限放大,我们会感觉孩子似乎一无是处,满身都是瑕疵。

孩子若长期处在我们这般挑剔与苛责的目光下,就很有可能会渐渐丧失自我成长的勇气,甚至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分享过一个案例——《圆圆的转变》。

圆圆在学校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课堂上不专心,课后作业也总是马虎应付。

因此,他时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

这些负面标签让圆圆愈发自卑,他干脆破罐子破摔,行为愈发乖张。

直到有一天,圆圆遇到了一位新来的美术老师。

在一次课堂上,他随手涂鸦的画作被这位老师发现。

老师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责备他,反而赞赏地说:

“圆圆,你的画真有创意,色彩搭配也很有趣。”

这句简单的夸赞,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圆圆的心田。他开始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展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

那个曾经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圆圆,如今在校园里以“小画家”的身份崭露头角,他的作品甚至还在校外的画展上获奖。

教育路上别盲目奔波,学会“智慧放手”这招,孩子成长更优秀

由此可见,我们越是紧盯着孩子的短板,这些短板就越容易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相反,当我们学会欣赏并激发孩子的潜能时,孩子便会如破茧成蝶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在某档节目中,那个一度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自卑的少女小芳,也是在家人和老师发现她对舞蹈有浓厚兴趣后,得到了全力支持。

最终,她不仅通过舞蹈找回了自信,还在各类舞蹈比赛中屡获佳绩。

爱因斯坦曾说: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衡量一条鱼的才华,那么这条鱼终其一生都会以为自己是个笨蛋。”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地盯着他们的不足。

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独特之处,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与鼓励时,孩子便会在这份爱与信任中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结语

真正的“智慧放手”教育,并非一味地追求学业上的卓越,而是致力于点燃孩子内心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潜能与创造力。

我们不应被眼前的成绩和排名所迷惑,而是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天赋和热爱。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智慧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与探索空间,让他们在真实的世界中锻炼与成长。

只有当我们摒弃过度干预和盲目奔波,转而以智慧放手的态度来陪伴孩子时,才能真正培养出内心丰盈、有创造力、勇于追求梦想的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