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课堂活力因子的举措都要建立在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基础之上。
来源 | 《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版
作者 | 杨倩 山东省临沂长安路小学
原标题 | 《增加课堂的活力因子》
我一直向往那些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感染、相互激发的课堂。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营造出更好的课堂氛围这一问题。因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效率乃至整个精神面貌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遗憾的是,日常教学中,课堂氛围往往显得有些沉闷。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可能与教师讲授过多,一言堂、满堂灌有关。
有人这样定义课堂氛围,即在教师调控下,通过学生有目的、积极的学习活动,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和智力碰撞所形成的情景交融的气氛。它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良好的课堂氛围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更离不开好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我想从影响课堂氛围的教法与学法因素谈起。
教法和学法单一是导致课堂氛围沉闷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往往在如何教上用力过多,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方面用力不足。
以当前诗词教学为例,我发现除了背诵还是背诵。学习之前,对诗词展开背诵;学习过后,对诗词内涵、主题展开背诵。似乎离开了背诵,诗词教学就难以展开。短期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可行的,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背诵中会失去对学习诗词的兴趣,甚至会产生疲惫感和厌恶感。课堂上,学生缺少想象的空间和自主思考的平台,少有机会自主构建知识,无法整合自身的认知结构,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成了课堂上的“观光客”。
接下来我想说说影响课堂氛围的关键因素——教师。
首先,教师要有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教师准确、精练、生动、活泼、幽默的教学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推敲教学的语言艺术,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节奏的舒缓、风格的庄谐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学情境而选择。
其次,教师要善于增加课堂“调味剂”。当学生在课堂上开始“犯困”“走神”时,我会立马向学生抛出与当时所学内容紧密相关且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让谁来回答呢?我不点名,而是采取“抓阄”的方式,然后摆出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全班学生名字的“锦囊”,选一位学生从“锦囊”里“抓”名字,“抓”到谁谁就来回答问题。全班学生立刻精神起来了。有时我也会讲则小故事、幽默笑话或“雷人”的新闻事件等,经过这样调节,学生游离的心一下子被拉了回来。为此,课余时间我会经常收集那些最新的流行语和“雷人”新闻,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教师要不吝啬表扬与奖励。用好表扬与奖励是调节课堂氛围的一大法宝。一次测验、一次作业、一个回答……只要学生表现不错,就可以大加表扬。当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到懈怠疲惫时,教师要采取适当激励,及时的激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打破沉闷的课堂,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有趣、有料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那些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和真实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催生出“超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力基础、认知能力、学习兴趣设计出独特、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协同式学习。
在执教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池上》《小池》时,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我设计了一个主题连线活动:将这两首诗及这一单元中的两篇课文《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展示出来,然后直接出示四个主题,学生根据自身认知进行连线。连线活动结束,学生内心的好奇心被激发。既然主题已然呈现出来,那么古诗或文章是如何体现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小学生本来就有极强的好奇心,在主题的助推下,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逐渐向着更深层次延伸,在对古诗细致、周全的分析中,知识的核心点得以凸显。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增加课堂活力因子的举措都建立在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基础之上。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感谢阅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朋友圈】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