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坐拥海量方志资源宝藏。它们会淹没于时代长河,还是历久弥新,甚至添上一笔?
答案在孩子们身上,也在老师身上——引领、打开、探索、铸造。
首届“蓉城方志好课”展评活动激烈火热,已评选出8强名师。今天,我们对话方志文化讲师,通过两位老师的获奖课程,了解他们如何在同学们的视野中、认知中、心灵中传递文化脉络,厚植家国情怀,重塑成都记忆。
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 黄瑶
“蔬”写成都味道
来自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的黄瑶老师,喜欢读历史,读文学。常常把历史和文学融入到课堂里,努力增加自己课堂的“文味”,希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去激发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滋养每一个孩子的中国心,铸造每一个孩子的中国魂。
方志详细记载了一个地方的自然、人文、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涵盖了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方志文化能提供丰富的本土素材。黄瑶老师的获奖方志好课 《“蔬”写成都味道》,带领同学们在不同的文史资料中去探寻具有成都特色的蔬菜,追随苏东坡、陆游和流沙河等前人的足迹,挖掘鲜为人知的独特蔬菜,去探寻成都美食文化中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叶虹
红红小辣椒,浓浓天府情
叶虹老师的获奖方志好课《红红小辣椒,浓浓天府情》以地方志资源为基石,聚焦于天府之国四川的标志性物产——辣椒,通过三大核心任务“初识辣味,天府印象”“寻踪辣史,天府渊源”“辣味悠长,天府情深”,引领学生深入探索辣椒与成都之间的千丝万缕。
叶虹老师表示,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连接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下与未来。地方志文化与教育教学相融合,能通过课程研究充分发挥地方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课程以地方志为依据,寻根溯源,带领学生们品味到辣椒的“火辣”,体会到成都人的“泼辣”,感受到成都城的“热辣”,感悟到天府文化熏陶下的城市内涵,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不仅实现了方志文化进校园的目标,更充分发挥了地方志在育人方面的独特功能。
Q:参加此次“蓉城方志好课”评选,想通过作品向青少年们传达怎样的信息?
黄瑶老师:“大部分年长的成都人,都吃过苕菜;大部分的学生,都读过《诗经》中的名篇《采薇》,了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故事。对于成都乃至四川人民来说,这一味独特的蔬菜历经漫长的岁月,也承载了更多的故事和文化。我设计课程的初衷是,想通过这种不起眼的蔬菜,架起成都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将这一味独特的蔬菜所承载的成都故事、成都文化,沉淀到成都的历史中。”
叶虹老师:“‘辣’是成都人的饮食文化标签和城市符号。辣椒的辛辣刺激感,浓浓烟火气,塑造了成都人的直爽热情、乐观勇敢,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包容。我设计课程的初衷是,以地方志资源为基石,关联《大邑县志》《成都通览》《郫县乡土志》等地方志书,增强学生对辣椒这一地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在寻辣探秘中提升知识的维度,热爱家乡成都,增强文化自信。”
Q:获得一等奖后如何更好地将方志文化与教学内容结合?
黄瑶老师:“希望能在地方志中收集诸如民间故事、成都地名由来、建筑、民间习俗等不同专题的内容,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也希望有机会能让知识走出课堂,向更多人普及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
叶虹老师:“获得一等奖并不是地方志课程开发的终点,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致力于宣传方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运用、传播方志文化,传承文化基因,赓续成都文脉。”
“蓉城方志好课”系列活动培养出一批方志文化宣传讲师,为成都的文化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教师是山,学生是水,山光水色,相互映照,相互成就美好。而方志文化是过去,新生一代是未来,过去与未来交融互通,才能书写成都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更加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