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的神韵绝了”“年少有为,未来可期!”“这个方式好,用英语来配音经典作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今年9月,成都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成外)几位高三同学用英语配音《西游记》的视频刷屏网络,不仅展现了学生们深厚的外语功底和出色的戏剧表现力,更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各大央媒和各省市级媒体转载、点赞,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事实上,成外学生出色的外语能力一直为人称道,多次“出圈”。作为全国16所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开设了英语加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4门外语语种双语班,采用小班教学,帮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可谓是“开口就知道是成外人”。
外语,随着时代变迁,它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AI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类的多语言能力的内涵再度被广泛讨论,外语真的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一门学科,一个交流工具吗?
成外的回答是:No!
在成外,外语从来都不只是一门学科,而是重要的学习工具。“外语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基础性、先导性学科。作为一所外语类特色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成外的目标是要培养更多‘外语+’复合型人才。”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说。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在一次学术论坛上表示,语言应该是“人”的全面体现,它不光是我们的眼和嘴,更是我们的大脑,是我们思维和观点的碰撞。在他看来,语言教育不是仅仅教给学生语言技巧,而是要着眼于“whole-person education”,包括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道德品行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语言的掌握。这几年,如果仅仅从考试分数上来看,一些优质高中优秀班级跟成外学生的差距并不大。但龚智发对学校的外语教学有充分的信心,从外语综合素养方面来说,成外仍有不小的优势,像很多家长经常说的——优秀的语言应用能力、纯正的语音语调,一开口就知道是成外的学生。
对于外语教学,成外有着自己独特的、领先的一套方法。
“听说领先、读写跟进,这是成外首创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龚智发说,和一般学校的外语教学方式不同,成外的外语课堂要灵活许多,有讨论式、探究式、活动式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练习,老师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营造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学校让外语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外语水平。课堂之外,学校开展了各类外语活动,例如外语读书活动、外语文化节、外语书法比赛、外语演讲比赛、外语手抄报比赛、外语戏剧赛、外语歌曲比赛、模拟联合国、外语广播站、外语角、外语社团活动等,锻炼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成外是全国最早参与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学校之一,已连续20年参与此项活动,“我们的学生多次参与了由外交学院举办的最高水平国家级模联大会,以及北京大学的模联大会,在全国的高中生中也能脱颖而出。甚至还有学生能够通过国内层层筛选,参加哈佛大学的模联大会,这都是成外学生外语综合素质的最佳展示。”
成外旨在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提升用多语种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和意识。“立学中华,语通世界”是学校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成外师生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通过教学和实践的不断努力和创新,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激励师生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升学方面,龚智发介绍,依托学校外语特色,成外的学生们主要有四种升学路径。
第一,保送。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语类学校,成外每年都有大规模的保送生名额,但从2024年起,除上外、北外和外交学院可保送英语专业的学生,其他大学只招小语种,“现在小语种的学生优势很大。我们去年有8名学生保送武汉大学,其中5名都是学小语种的。”
第二,出国留学。每一年,成外都有数以百计的学生考入世界一流大学,很多小语种学生会选择前往德国、法国、日本和西班牙留学。
第三,国内高考。龚智发说,选择参加高考的学生们英语平均分都很高,英语学科往往成为成外学生们的高考竞争优势科目,甚至在他们考研、考博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学科竞赛。近年来,成外在国内五大学科竞赛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多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和清北项目班,保送北大、清华。
但一个客观现实是,高校外语类专业在学生中的热度明显下降,面对外语类专业困境,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内已有多所知名高校开始将外语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推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
例如,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将“外语+理工”相结合;复旦大学将英语、翻译、俄语、德语四个外语类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新增四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同济大学获批“德语-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
国内专业的外语类高校,也在与其他高校联手寻找新的发展前路。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有与中国政法大学的“英语 + 法学 ”、与中国人民大学的“西班牙语+国际新闻传播”、与北京理工大学的“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与中央财经大学的“英语+金融学”等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成外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外国语特色学校,一直也在思考、在行动,“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有所变化,培养单纯的外语类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目前的需求了。学校的发展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要,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成外需要做的,是立足外语特色,培养实用性的‘外语+’复合型人才。”龚智发说,成外的办学定位,从一开始就是外语为特色,学科为特长,文理并重,综合发展的中学。
龚智发提出了成外在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几种思路。
第一,是“外语+科学(技术)”。他介绍,成外目前正在筹建“钱学森班”,并将在校内设立双语的钱学森科技馆,“和纪念馆不同,科技馆中涉及科创的内容非常多,很多都需要学生们查阅外文资料。”
第二,是“外语+学科竞赛”。近年来,成外在国内五大学科竞赛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多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北大、清华。同时,很多国际竞赛都要求参赛者用英文答题,比如美国主办的数学建模比赛,英国、加拿大主办的物理竞赛等。
第三,是“外语+文学”。在成外,有一项活动学校坚持做了十二年——外语文化节。以今年的外语文化节为例,主题是“外语通中外·长河贯古今”,在开幕式上,有同学带来了多语种诗朗诵《将进酒》等,用中国青年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外语特色是成外的立校之本,不能丢,要坚守。但只有外语特色,不求其他的创新和发展,学校势必不能走得更长远。”龚智发说,因此,在担任校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特长发展中心,发展竞赛。多年过去,学校竞赛也取得了喜人的发展与突破,如今已跨入四川省乃至全国竞赛的前列。
谈及未来,龚智发表示,学校将继续通过“学校特色+学生特长”的发展模式,搭建发展路径,为“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贡献更多成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