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经典,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它们讲述着革命先辈的英勇故事,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翻开这些书页,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传承红色基因,让爱国情怀在新时代绽放!《教育面对面》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策划-“我的国庆假期书单”,9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FM107.3、AM1026)每晚5点45分,携手京城语文名师与优秀学生代表,共读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作品,一同在阅读中感受历史的温度,汲取前行的力量。
9月30日 周一
《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以20世纪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的历史命运为主线,深入剖析了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在中国大地上的猛烈碰撞。
嘉宾
北师大二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何杰
主持:秦天
10月1日 周二
《毛泽东诗词》《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的诗作集,充满了壮阔之气,体现了中国社会沧桑巨变,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而《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记录了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实地采访,真实展现了红色中国的面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与伟大。两部书分别代表了毛泽东的文学成就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真实记录。
嘉宾
北京钱学森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长
陈关宜
主持:杨阳
10月2日 周三
《沧桑阅尽话爱国》《苦菜花》
《沧桑阅尽话爱国》是季羡林的散文选集,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国学思考及中西文化交流探索。《苦菜花》是冯德英的革命历史小说,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塑造了革命母亲形象,反映了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斗争精神。两部作品都深刻体现了爱国与革命精神。
嘉宾
北京钱学森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长
陈关宜
主持:秦天
10月3日 周四
《乡土中国》《乡土烙印》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经典社会学著作,深入剖析了中国基层农村社会,包括结构、权力、道德等多方面。通过14篇论文,用通俗语言揭示了乡土社会的运转体系和文化特征,是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作品。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具有深远的意义。
嘉宾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人大附中优秀青年教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刘婧
主持:张铮
10月4日 周五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是一部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的作品,它深刻描绘了1913至1918年间,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作品不仅展现了青年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抱负,还深刻探讨了教育真谛,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教育理念及激励当代青年具有现实意义。
嘉宾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人大附中优秀青年教师、
海淀区兼职教研员 刘婧
主持:张铮
10月5日 周六
《共和国科学家颂》
《共和国科学家颂》是郭曰方创作的诗作集,深情讴歌了新中国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精彩人生与巨大贡献,展现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的诗作集,它以诗歌的形式讴歌了新中国科学家的伟大事迹和精神风貌,是传播科学精神、弘扬民族正气的重要文化作品。
嘉宾
北师大二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何杰
主持:秦天
10月6日 周日
《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平凡的世界》
三部作品都紧密围绕特定的时代背景展开,《红岩》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别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现实,《平凡的世界》则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的城乡社会生活。三部作品都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读者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们鼓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同时,这些作品也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嘉宾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梁琦
主持:姚迪
10月7日 周一
《我与地坛》《龙须沟》
《散文中的北京》
三部作品都紧密围绕北京这一城市展开,无论是史铁生在地坛的沉思,老舍对龙须沟的描绘,还是《散文中的北京》对北京全方位的展现,都体现了北京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时代特征。三部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我与地坛》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母爱的怀念,《龙须沟》则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变迁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散文中的北京》则通过众多作家的笔触,展现了北京这座城市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嘉宾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梁琦
主持: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