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优秀的业绩,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是记者见到华侨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黄碧娟时,最想问的话。
新的数据出炉,华侨银行集团再度亮眼:2023年实现净利润70.2亿新加坡元(下称“新币”),首次突破70亿新币;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达39.3亿新元,又创新高。
外部环境并不乐观。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依旧,“营收、净利双降”几成行业热词,华侨银行集团为何能有韧性地增长并屡创新高?
“过去几年,我们在最对的地方,做了对的事。”黄碧娟波澜不惊。
“集团一体”是成功关键
作为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本土银行,华侨银行集团1932年由当地三家华资银行合并而成。如今,集团旗下拥有全面的银行、财富管理、保险和资产管理业务。
“华侨银行集团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怎么利用好自身资源,实现‘集团一体’,是成功关键。就地理位置和业务模式而言,是区域内最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在最对的地方,有最对的人,有最对的机会。”黄碧娟说。
在黄碧娟看来,东盟和大中华地区正是最对的地方。
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彼时,东盟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如今,中国与东盟互为对方的最大贸易伙伴。
华侨银行集团与中国渊源颇深。1925年,该行在厦门设立第一家分行,此后一直保持内地的持续经营,近百年从未间断。2007年,华侨银行集团在上海设立法人银行,成为第一批本地法人化的外资银行。
“大中华地区的机会很多。早些年前,中国公司会去越南设厂,以实现低成本生产。现在,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能去马来西亚,当地已建立芯片生产基地,形成了生态圈。很多公司也在关注印度尼西亚,这是亚洲最年轻的市场之一,政治环境和经济增长持续向好。”黄碧娟表示,集团在东盟和大中华地区拥有最全面的网络覆盖,致力于在东盟和大中华地区实现强劲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华侨银行集团分别实现净利润57.5亿新币和70.2亿新币,连续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入首次突破70亿新币,达72.6亿新币;净利润同比增长9%,达39.3亿新元。
“过去几年,我们做了对的事。”黄碧娟表示,银行业务、财富管理和保险业务是集团三大核心业务支柱,在不同环境下,业务是互补的。通过“集团一体”,能把所有业务聚集在一起,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产品的服务。
在对的地方,有对的人才,该如何整合团队?在黄碧娟看来,这需要一个准确直观的战略。
2022年,华侨银行集团推出新的业务发展策略,目标是成为亚洲领先的金融服务合作伙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我们根据业务发展来制定策略,推动增长并增强我们的核心实力。”黄碧娟解释说,在推动增长方面,要通过新加坡—香港枢纽与数字优势来争取日益扩大的亚洲财富业务;支持东盟和大中华地区的贸易及投资流动;开发新经济与高增长行业的价值;推动并迈向可持续低碳世界。
“增强实力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营造‘集团一体’的综合客户体验方式,还需要更多的数字化、更强的员工资产与文化培养以及更好地善用我们的资本与风险管理优势。”黄碧娟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在明确“大中华—东盟地区”这一战略重点后,华侨银行集团提出“2025年之前创造30亿新币新增收入”的目标。
对此,黄碧娟表示,“有了上述战略,我们集团一起干,实现不同领域的增长。去年5亿新币和今年上半年5亿新币的目标已经完成,我们有信心下半年也能完成5亿新币,并在明年实现15亿新币的新增收入。”
助力人民币跨境应用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稳步提升及人文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人民币在支付、计价、储备、投融资等方面的使用与认可程度不断提升,跨境应用的场景日益丰富。
“在跨境合作方面,我们是第一家可以和中国支付系统开展全球联动的新加坡银行。”黄碧娟说,“我从上海回来,可以用自己的银行APP扫码支付。不管买咖啡也好,买吃的也好,只要扫码就能直接付款。”
这只是人民币跨境应用的场景之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今年1—8月,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4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比例进一步提升至26.5%,较2023年全年提高1.7个百分点。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为4.69%,2023年11月以来,人民币连续十个月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02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5.95%,是全球第二位贸易融资货币。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融资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哪些积极意义?
以印度尼西亚为例,中国已成为印尼第二大投资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在2021年前,人民币和印尼卢比之间缺乏直接兑换机制,需通过与美元的汇价折算,对企业而言,不仅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还要额外承担一部分汇兑交易成本。
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正式启动中印尼本币结算合作框架(LCS)。在此框架下,中国和印尼的企业可通过指定的特许交叉货币做市商(ACCD)银行,办理人民币与印尼卢比直接兑换交易。
“任何货币如果能更容易地与其他货币直接兑换,减少中间兑换环节,一定是节省成本的。市场有汇价,也有能力进行结算,就是好事。对人民币而言,如果在贸易往来中,与当地货币的兑换不需要用美元定价,有助于人民币成为比较稳定的货币。”黄碧娟表示。
据悉,2021年,华侨银行印尼分行成为首批ACCD银行;2023年3月,华侨银行中国获得境内人民币直接兑换印尼卢比的交易资质。这意味着,华侨银行中国和华侨银行印尼可以分别为本国实体企业开设在岸印尼卢比和人民币账户,并在合作框架下提供货币兑换、融资、掉期和远期服务,支持两个市场的客户在跨境投资和经常项目活动中,实现人民币和印尼卢比的结算,并进行人民币与印尼卢比直接报价交易。
“我们现在拥有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人民币、印尼卢比和人民币等兑换资质,这是我们能做的事情,也是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客户与我们合作的关键之一。”黄碧娟说。
推动迈向可持续低碳世界
从2018年开始可持续金融之旅,为企业客户提供可持续金融产品,到2023年第三季度提前完成“2025年实现500亿新币可持续融资”的目标,绿色金融一直是华侨银行集团重点关注的领域。
“可持续金融的融资,对我们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黄碧娟强调,“我们经常谈论如何推动迈向可持续低碳世界,这方面最缺的,就是至今不是每个人都能借到钱去做的绿色改造。”
2022年,华侨银行集团正式加入联合国净零银行联盟,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数据显示,华侨银行集团的可持续金融贷款占比达14%左右。
“为什么银行在这方面有责任?因为我们贷款客户中有一些不是‘绿色’的。”黄碧娟介绍,2023年华侨银行集团公布了六大重点行业(电力、石油与天然气、房地产、钢铁、航空、航运业)的脱碳路径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将采取的关键行动,“我们希望能协助这些行业的客户实现‘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目前,国际认可的脱碳途径目标是,到2050年,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
“我们设计了一个符合1.5摄氏度目标标准的贷款(‘OCBC 1.5℃’)。客户获得贷款,承诺通过不同举措降低碳排放,从而达到不超过1.5摄氏度的升温目标。如果客户达到目标,我们将会降低其贷款利率。”黄碧娟说。
记者 卫容之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