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科长”的心机局

文/派拉蒙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我们科长姓和,除了历史上的名流人物和珅,这是我所知道的第二个和姓的人。不巧,她是我的领导。

我毕业没两年,遥想着回到小小的县城,会过一种比较安逸的生活,可还是不巧,我的领导城府比较深,这点又和那位神奇的历史人物挂上了钩,她让我初出茅庐便领略到了真实的官场文化,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动作、眼神、用词的背后动机,我也不是有意能看懂的,大学期间除了学习外,总会在图书馆看一些宫斗和官场小说,在学校里这类书和琼瑶阿姨的书一样已经被同学们借阅得翻烂了,可和科长这一套动作下来还是能够应付我们单位99%的人,在小县城相对闭塞的环境中,能打出这种“组合拳”打法的人才,一般人是很难能招架的。

我们部门有个唐冬的男同志,平时总是吊儿郎当的,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也不太把我们领导放在眼里,有几次和科长憋到面红,依旧能够忍耐住,没有破口撕面,日常两人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他俩很少说话,有一天,我们和科长一反常态地给他热情打招呼,唐冬僵冻的双眼由吃惊到镇定、又有镇定到喜悦,原来唐冬经手的材料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同志的肯定,本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和科长在科里给我们每个人都重新说了一遍,眼睛不时的瞟向唐冬,唐冬可以经受得住一颗糖衣炮弹,但这么多颗糖衣炮弹连环出鞘,唐冬被正中“眉心”,连连点头谢过和科长的夸奖后,和科长又撇了一眼唐冬后,便迅速表态,让我们多向唐冬学习,顺势的给了唐冬一些职权外的“自由量裁权”。

后来,唐冬又被和科长多次提及和夸奖,唐冬工作中充满了自信,迈的步子更大了,有些事自作主张起来,和科长也不吱声,处于默许状态,一副“自己的爱徒”放任不管的态度,在一次系统联系会议上,展示的过程资料数据出了问题,导致权威性打折扣。局领导在后面的追责环节,厉声言词,唐冬因为资料内容严谨性缺失、材料审批程序违规,受到了批评,和科长虽有领导责任,但因为唐冬没经过相关程序而绕过了她,免于责罚,那几天,和科长很忙,总是主动的去领导办公室汇报工作,再后来,唐冬被调到其他部门,和科长痛失“爱徒”。

部门内泛起小风浪,部门外面也会有风声鹤唳。局里这几次开会,总会遇到隔壁部门的推责,一两次的犀利言辞,和科长依旧笑容堆在脸上,可“梁子”早已牢记在心间,正面冲突绝对不是和科长的作风,她在等待一个时机。又过了几次会,隔壁部门的领导说话不经意扫到其他部门负责人,说者也许无意,听着必定有心,和科长的“电话”在会后便多起来,接起电话没说两句,就往办公室外走,碰巧有同事刚好经过,里面部分关键否定别人几句模糊的“听说谁……不可能……不会的……”的内容,“不小心”被那位同事听到,小道消息顿时不胫而走。

不可否认,单位内部的小道消息是热门八卦话题,神神秘秘的被偷听到,会比真的更真实、更有穿透力,信的人更多、传的人更广、杀伤力更大。消息一出,顿时间流言蜚语,惹得矛盾激化,另外两个部门的矛盾明确起来,会上经常会唇枪舌剑,和科长总会帮着在中间好言相劝,从那以后和科长和别的部门关系越来越融洽,喜欢八卦的“老江湖”们知道和科长有小道消息,这样的人往往背景不一般,潜在的标签是“惹不起”的,而矛盾的双方也不想树敌太多,都想多拉拢人,关键时刻多帮助自己,和科长在中便“和”起来了。

“内患已安,外患亦无”。此时的和科长手机又急促的震动起来,她看了下,镇定的上滑关闭。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始计篇》

(以上故事中的展现姓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zhijujk | 识局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content@ishiju.com

申请转载:fanww@ishiju.com或后台留言

招商与园区运营合作:hem@ishiju.com

业务联系电话:15601699905(张颖,识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