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资产,风云再起!

10月15日,沪指全天大幅震荡,最终险守3200点。

这几天,估计大家都很纠结。现在的点位,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既不适合进场,也不适合割肉。不过,大多数人应该都有一个共识,至少在短期内,A股难以复制9月末的快速上涨,要想继续盈利,就要挖掘出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俗话说,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根据过去的经验,在股市波动加大时,资金普遍有进入红利板块避险的倾向,因此,红利板块往往会产生一些超额收益。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一下:红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买入红利的逻辑是什么,应该以什么为锚点来进行操作?

1

我们买入红利,追求的应该是绝对收益。

在投资中,投资目标可以分为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两种。其中,绝对收益更加侧重安全性,要求基金净值取得正增长;相对收益更加关注收益率,要求基金净值增长超越基准或大盘。

在过去,相对收益要比绝对收益更加吃香。道理很简单,彼时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很多都能实现超高的无风险收益。

以定期存款为例,很多人估计很难想象,在2008年的时候,1年期定期存款就能给到4.14%的收益率。这是什么概念?相比之下,现在就算在犄角旮旯里找到的小农商行,更长期限的定期存款能给到3%都算你运气好,就这说不定还有几十万起存的门槛。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大类资产价格都在快速上涨,大众对未来的乐观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大家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跑赢通胀”,而是“翻身”、“暴富”。

但很显然,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日子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资产负债表扩张减速,再加上中国产能过剩,各个行业大打价格战,全社会的潜在投资回报率都明显下降了。房子、股票,许多资产价格都持续下跌。

红利资产,风云再起!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风险偏好陡然下降,我们不再偏爱相对收益,截至10月15日,沪深300指数近3年下跌21.52%,假设我们能找到一个非常强大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每年能创造8%的超额收益,现在可能也就堪堪回本。

相对而言,绝对收益就比较吃香了。虽然赚的少,但毕竟稳定。假设我们在2021年买2%的1年定期存款,现在也有6.12%的复利收益,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27.64个百分点。

严格意义上,要想有绝对收益,我们应该买存款和国债,你买入的那一刻,无论是存款的利率,还是国债的到期收益率,都已经锁定了。只要你持有到期,且不出现宏观风险,比如银行倒闭之类的小概率事件,收益率都可以实现的。

但是,低风险必然伴随着低收益,如果我们过去加了杠杆,现在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就远不够看了。比如,我的房贷是3.55%,也就是LPR-30BP,但四大行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也就1.8%,超长期国债收益率更是杀到2.3%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我要么选择提前还款,要么选择去找更高收益的产品。

红利资产,风云再起!

如果不是个人,而是保险这类具有刚兑责任的机构,问题就更麻烦了,毕竟,保险公司总不能主动对用户退保。除去拼命发行收益率较低的新产品拉低整体收益率之外,就只能去找其他的具有更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了。

红利资产,风云再起!

在这种情况下,红利概念就走入了我们的视野。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截至10月15日,该指数的股息率为4.87%,高于10年国债收益率2.76个百分点。

承担一定的股价波动风险,换取更高的收益率水平,从而覆盖过去高昂的负债成本,已经是我们普通人、乃至机构投资者必然的选择。

股票分红可以视为一种变相的“绝对收益”,至少,它可以落袋为安。所谓的“红利策略”,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值得长期持有,每年能够给我们提供相对稳定收益的一种股票组合。

2

同是红利股,其中大有乾坤。

对于股息率,我们可以拆分成分红率除以市盈率。还是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分红率确实是与市盈率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要想纳入中证红利指数,或者说,满足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门槛,要么市盈率较低,要么是现金分红比例较高。

对于红利板块不同成分股,我们可以一分为三地来看,其一,最优质的,比如长江电力、宁沪高速等电力、交通标的股,这种股票质地就非常好,主要是它们收入非常稳定,费用率低,并且有一定的行业壁垒,比如长江电力的主营业务是水电,其他公司很难再找到类似的优质水电站,基本上没什么管理、销售和研发费用,营业成本大头就是生产资产折旧,总得来说,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只可以提供稳定分红的类债股,毕竟它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意愿都是比较稳定;

其二,次一等,比如华夏银行、山西煤业等周期股。它们与经济增速强相关,分红率并不算太高,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股息率,主要是本身处于行业周期的底部,市盈率较低,或者说,我们买入的价格就比较低。但这就导致它们的“绝对收益”成色并不那么纯粹,毕竟,我们无法保证它们未来的业绩是否会继续下滑。如果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少,那么,它必定会希望减少分红来应对危机,比如银行可能会加大拨备计提,即使分红率维持不变,由于当年利润减少,我们能得到的分红也会减少;

其三,最差的一等,比如万科A,它甚至在2023年都没有分红。这种地产概念股已经是属于肉眼可见的夕阳产业,即使是经济增速回升,也很难回到过去的辉煌地位,甚至有熬不过周期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被它过去的高股息率所迷惑,一只能长期持有的红利股首先要是一只优良的股票,如果连这点也无法满足,它本身就不该被我们买入,更遑论长期持有吃股息。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大致梳理出投资红利的逻辑了。要想投资红利,股息率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参数,但只看股息率就很可能被误导,既然我们抱着长期持有的决心,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就应该是我们主要参考指标。毕竟,企业只有赚到钱,才有能力、有意愿给股东稳定分红,甚至是分地越来越多。

3

我们要想买入红利,可以分为相对和绝对两个标准。

相对标准比较容易理解,实际上就是红利资产的股息率与以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的差值,股息率相对于无风险利率的风险溢价越高,红利资产的性价比就越高。

相对于债券资产,红利资产的波动无疑要大上很多,很多时候难免会遭到错杀。我们以风险溢价为锚,就可以大致看到当前红利资产相对于国债等无风险资产的比较优势,以此来作出买入或者卖出的决定。

红利资产,风云再起!

绝对标准就要看股息率。较高的股息率至少可以代表这只股票有着较低的市盈率或较高的分红率。不过,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如股息率只适合作为选股的决策,而不能作为投资的决策。在投资时,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标的股未来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只有这只股票能够实现稳定盈利,未来才会有能力,有意愿进行分红。

4

9月24日,在证监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共同召开的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即“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并且,央行特别指出,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对于机构来说,从央行换券,再到市场上融资买入红利资产,就可以享受红利资产股息率与换券、借款成本之间的利差。因此,机构,特别是券商自营这种高风偏资金,是有很强动力进行这样操作的。目前,中信证券与中金公司均已上报申请。

观察债券市场,可以发现当前债市正在迅速修复,其中,长端利率债表现好于短端利率债,低等级信用债表现好于高等级信用债。

我们可以认为,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下降,股债跷跷板重新向债市倾斜,除去长端利率债与低等级信用债这种高收益资产之外,机构资金同样有兴趣继续加仓与之属性相类似的红利资产。

红利资产的风,或许又要吹回来了。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封面图来自三一集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