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事,让人挺不爽
图:Nicola Bond

今天没有固定主题,随便唠唠。

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了~

昨天我在留言区,说起一个小事。

是我的真实经历。

我今年有一回身体不适,去医院开了布洛芬,挺常见的止痛药了。

有一位医生朋友看到我在吃这款药,挺惊讶:

哎,这个牌子的很差啊,为啥开这款?

他推荐我换了另一款,不能报销。但我吃了之后,明显感觉药效更好。

不知是我心理作用...还是真的差别很大。

我以前听一些读者抱怨过,在医院开药,药效变差的事。

或者是医生拒绝给开药,只说了药名,让直接去京东美团买。

这,让人挺不爽。

我当时没太留心,觉得是偶然现象。

自己亲身经历了后,倒真实被刺痛了。

有不少读者挺担心医院开药药效变差这事,有两个办法可以提醒下。

一是,现在外卖App买药,可以直接用医保个人账户付钱了。

这个挺实用。

虽然个人账户的钱,也是自己的钱。但这个功能,能有效利用起睡眠资金。

帮家庭减少现金压力。

可惜全国还没推广开来,只有部分地区能实现。

比如北京、青岛、上海、浙江部分地区...

但这个属于大势所趋,迟早会有更多的地方会开通这功能。

二是,大家买医疗险,可以多注意「院外购药」功能。

这些年的医疗险,挺注重开发院外购药的功能了。

把挺多在院外购买的,医保目录之外的药品,也纳入了可报销的范畴。

当然,门槛不一。

有的是要求在清单内的药物、有的只报癌症特药、有的是可选责任、有的不保证续保...

也有的挺宽松:

是医生开具处方的治疗必须用药、在境内批准上市、在医院买不着必须外购的就行。

如果院外购药条款宽松,那意义扩大了不少。

能让人更安心些。

第2件事。

有人在银行大手笔买大额存单,也有人买银行股收息。

要注意一个黄灯信号。

「中小银行」

前段时间股市红红火火,小银行大额转让存单很高息。

有的人在小银行接手的存单金额,超过了50万这条红线。

比如这个网友晒的存单,就过线了:

有个事,让人挺不爽

但,50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是钉在了50万这条线上。

50万以内的本息,国家全额保障兑付。

挺多人不知道「50万」的运作细节。

用破产的包商银行为例:

当年包商银行被央行接管,是周五官宣被接管,周一就正常开门营业了。

存款人存取不受影响,完全无痛。

一度有储户心慌,排着队去网点取钱。后来发现银行早有准备,取款毫无影响,排队的人也就散了散了。

因为包商属于赶早出事的那一波,可能官方也懒得掰扯——

普通储户超过50万的存款,也都给全兜了。


《存款保险条例》有规定,银行被接管、撤销、破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在上述情形发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付存款。”

但未来还能这么好命么?

50万以外的存款,还会受到100%照顾么?

难讲了。

因为银行经营压力已经快速加大,坏账风险不容忽视了。

据监管披露的数据——

有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了它的净息差。

赚的钱,可能会赶不上坏账败掉的钱。

有个事,让人挺不爽

评估银行—— 重点看它的盈利能力,重点参考指标:净息差; 以及它的风险,重点参考指标:不良贷款率。

买银行股的收息族也要注意了。

如果银行控不住风险,持续盈利减弱——

那让它持续高息分红,不太现实。

有个事,让人挺不爽

这也是我个人哪怕收息——

只愿意选大银行,优秀股份银行的原因。

比如有一家港股上市的银行:盛京银行

之前是连年分红。

那自从2019年之后它就完全不再分红。

有个事,让人挺不爽

股价也从高峰期的12块,跌到了现在的1块,甚至几毛钱。

彻底沦为了仙股。

它肯定不是个例。

挺多小白觉得银行业务都差不多, 哪怕有差 别,也就 9 0分和8 0分的差距,都是官家的崽,不会差到哪去。

但,世事多变幻。

最终会是武松和大郎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