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优化货币供应量统计,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纳入狭义货币(M1)统计,并加强对M2等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流动性的监测。

同日,人民银行在官网上发公告,修订M1统计口径。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M1扩容:增加个人活期存款、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根据人民银行公告,此次M1统计口径修订,是在现行的M1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事实上,当前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包含在M2中,尚未包含在M1中。

“关于个人活期存款,在创设M1时,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

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从国际上看,主要经济体M1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总体而言,此次调整符合金融创新和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现代支付体系演化与进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前货币金融环境下货币流动性变化。

M1口径拓宽有何影响?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将于2025年1月份起按修订后口径统计M1,预计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时,还将公布2024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人民银行并非首次提出将扩容M1。在《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人民银行就提及了将制定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方案,引发了市场关注。

事实上,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过往经历了四次调整,但主要集中在M2,M1的统计口径没有大的变化。M1为狭义货币供应量,占M2的20%左右,由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等五项构成。

财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M1对于经济基本面的领先性较明显,M1增速的抬升往往预示着价格、企业利润和经济名义增速等将趋于回升,领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3-4个季度,领先PPI同比2-3个季度。

“与海外经济体相比,我国M1统计口径较窄。”财通证券指出,将居民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统计,调整后 M1同比增速降幅将有望收窄,M1对企业活期存款变化的敏感度下降。长期来看,我国未来可能会将现金管理类理财、期限2年内的银行债券等纳入M2统计。

此外,中国银河宏观认为,参考国际经验,伴随经济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会减弱,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也会减弱,因此会逐步从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预计口径调整完成之后,M1、M2会变得更加灵敏,成为预测经济活动变化更有效的指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