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媒体老师,尤其是年轻的媒体老师,大多想写特稿、非虚构。
但是,现在媒体又很少能写出来什么好的特稿了。我们熟悉的《人物》旗下的商业媒体《每日人物》,成天写一些《奶茶辣条,攻进年轻人的婚宴》 《没有本钱,别碰榴莲》《中产吃不起大闸蟹》这样的选题。
这两天股市翻云覆雨,《每日人物》也跟着一起变得幽默。10月7日,《每日人物》转载了一篇《05后股民,第一次尝到了股市的甜》;10月10日,《每日人物》自己写了一篇《疯狂筹钱进股市的人,已经亏麻了》。
读起来着实让人绝望。 我愿称之为,面向新传专业大学生和小白领写作,文字不由地流露出一股没有经历过社会考验的纯真气息。
有一位网友总结得很好:
这么套路的选题,AI可不可以写呢?
当然是可以的。 昨 天,我的朋友赵老师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 Chat GPT可以写出原汁原味儿的商业特稿。
他复制粘贴给ChatGPT一篇上述报道,命令ChatGPT仿写,于是得到了如下这样一篇特稿:
# 镜花水月:一个00后的留学归国血泪史
在河南省新乡市的一个普通小区里,25岁的张明正在家中饭桌前发呆。墙上挂着的全家福里,他的笑容是那么灿烂。然而此刻,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留学生眼神中只剩下茫然和后悔。
## 逐梦英伦:双非学子的奋斗
2020年,张明从河南省某双非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尽管学校不够顶尖,但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积极的态度,成功申请到了英国某中等排名大学的一年制市场营销硕士项目。
"当时觉得终于熬出头了,"张明回忆道,"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出国留学的大学生,爸妈把积蓄都拿出来支持我。"
在英国的一年里,张明刻苦学习,努力适应全英文环境。他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在课余时间做兼职,体验异国文化。2021年9月,他带着鲜红的硕士文凭和满腔热情回国。
## 留学光环下的就业寒冬
然而,等待张明的并非想象中的坦途。2021年末,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大批企业开始压缩成本,裁员降薪成为常态。
"我投了至少200份简历,"张明苦笑着说,"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一轮面试就被刷掉。有HR直接告诉我,现在更愿意要有工作经验的人,我的留学经历在他们看来反而是个减分项。"
张明曾经引以为傲的海外文凭,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 回乡:光环褪去,现实骤临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辗转半年后,张明的积蓄几乎耗尽。2022年6月,他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到了家乡新乡市。
"那天下了火车,我几乎是落荒而逃,"张明回忆道,眼中闪过一丝痛苦,"我不敢见任何老同学,生怕他们问起我在哪高就。"
回到家中,面对父母期待的目光,张明几乎崩溃。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三天,拒绝与任何人交流。
## 全职儿女:啃老的无奈与煎熬
在家人的劝说下,张明勉强走出了房间,但找工作的事却一拖再拖。
"我真的尽力了,"张明解释道,"但县城的工作机会太少了,稍微好一点的职位都要求本地关系。我一个海龟,反而处处碰壁。"
就这样,张明成为了家中的全职儿女。每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偶尔,他会接一些英语家教的兼职,聊以自慰。
然而,这种生活带来的不仅是无聊,更是巨大的心理压力。"我常常在深夜惊醒,"张明说,"梦到自己穿着西装,在写字楼里奔走。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老家的床上,那种落差感几乎要把我压垮。"
## 牛市来临
2023年初,中国股市突然迎来一波强劲上涨。从春节后开始,上证指数在短短三个月内上涨了40%,创业板更是疯狂暴涨80%。
"每天打开手机,朋友圈都是晒股票收益的,"张明回忆道,"有高中同学炫耀说一个月赚了20万,我心里那个痒啊。"
就在此时,张明偶然发现父亲的手机上安装了某证券App,里面躺着50万元的闲置资金。
## 从心动到行动
经过几天的心理斗争,张明最终决定铤而走险。他趁父母熟睡时,偷偷用父亲的手机下单买入了几只当时最热门的股票。
"第一笔操作赚了3万多,我简直兴奋得睡不着觉,"张明说,"我以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转机。"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明完全陷入了炒股的狂热中。他不断加仓,甚至开始使用融资融券,将50万的本金撬动到了150万的仓位。
## 梦碎时分,家庭破裂
然而,股市的风险就如同海啸,来得既突然又猛烈。2023年5月的一天,A股市场突然暴跌。
"那天早上醒来,我发现自己亏了60多万,"张明的声音颤抖着,"我慌了,平仓了一些,但越卖越跌。到收盘时,账户只剩下不到2万了。"
更可怕的是,张明的行为很快被父母发现。愤怒、失望、心痛,各种情绪在他们脸上交织。
"我爸二话没说,拿起钱包就往外走,"张明哽咽着说,"他说要去取钱还邻居,我这才知道,原来那50万有一大半都是借来的。"
## 梦碎,家破
接下来的日子如同噩梦。张明的父母不得不四处筹钱,甚至抵押了家里唯一的房产。曾经和睦的家庭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争吵和指责。
"我妈直接病倒了,"张明说,"我爸更是头发一夜之间白了大半。"
张明自己也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曾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 00后的迷茫与社会思考
张明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经济下行、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许多00后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海外留学不再是就业的保障,高学历也无法确保理想的工作。
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断刺激着年轻人的神经。股市、虚拟货币、各类投资项目,都成为了年轻人眼中"弯道超车"的机会。
然而,这些看似美好的机会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 未来:重建与希望
如今的张明,正在努力重建自己的生活。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同时在县城找了一份普通的文员工作。
"我知道要弥补这个错误需要很长的时间,"张明说,"但我不会放弃。我要一步一步来,重新赢得父母的信任,也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张明的故事,是无数00后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挣扎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也要正视现实,理性地评估风险。同时,它也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注:文中人物为化名)
谁看了不迷糊,谁看了不说一句这就是特稿。
为了描述如此重大的发现,赵老师和我拟了若干标题,来猜想特稿媒体会如何写AI能写特稿的报道:
《当一个AI决定去写特稿》
《特稿记者,困在AI里》
《月薪2万的特稿记者,用不起AI》
《一个特稿记者决定去用AI》
《第一批用AI写特稿的人,已经赢麻了》
《研究生毕业,我用AI写特稿》
《这届05后,开始用AI写特稿了》
《最后一批特稿记者,倒在AI前》
《AI浪潮下,失业的媒体中年》
《用AI写稿后,我选择发声》
《不采访、不整理,年轻人沉迷用AI写稿》
《失意的中年记者,选择拥抱AI》
《这届记者,正被AI悄然取代》
《月费50的AI,超越十年特稿记者》
《吃不起大闸蟹的特稿记者,开始用AI写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