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3日讯(记者 胡皓琼)“名片都差不多发完了!”一家电驱动产品公司负责人如是感叹。在今日举行的2024深圳eVTOL产业发展大会暨低空经济展览会上,财联社记者观察到有不少采购商在现场咨询,采购商的主要关注点则是“性价比”和“实用性”。
多家低空经济整机厂商向财联社记者透露,目前所推出的产品大多为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建造,并没有货架产品。“性价比”方面则是主要寻求价格和性能兼备的原配件,以达成成本优势。
深圳eVTOL展现场(财联社记者摄)
整体来看,受制于相关政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不完善,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商业发展仍待时日。
规模降本仍有空间,市场追求高性价比产品
从研制成本来看,目前仍处于高成本投入阶段,有望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
“我们公司的产品是陆陆续续与一些企业达成合作的,没有货架产品,都是定制化产品。主机厂购买配套设备的成本会很高。目前我们公司的年产值有上亿元。”某软件公司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而研制的成本费用高的原因,很多时候并非技术的不成熟,而是在民航适航认证的过程中,必须支出一定的人力成本。
目前业内大多认为,规模化是降低eVTOL研发成本关键要素。
小鹏汇天产品规划总监高昊潼认为,随着订单的增加,销量的提升,规模降本仍有非常大的空间。
深圳市天空汽车网络有限公司(品牌简称“天空飞车”)COO郭黎明也表示,目前公司业务主要为应急救援的to B业务,按年收费方式,随着后续eVTOL的商业化运行,以及飞行规模和频次的提升,公司年服务成本也会快速下降。
与此同时,有航电系统供应商和主机厂商皆向财联社记者表示,eVTOL的用户群体对于成本更为敏感,供应商在产品设计时就开始考虑性价比,同时主机厂商在采购时,也会倾向于“好用且好价”的产品。
深圳新维度航空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晨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其研发设计的首架载人eVTOL(普通家庭的第一架私人飞机),定价会在100万元以内,主因是选择了自身公司所熟知的上下游供应商,使得公司能以优势价格获得高质量的产品,以电机为例,会依据电机的实际载重寿命等实测数据,来决定是否采用。
2026年前商业规模化如何实现?
从目前相关产业的产能配套情况来看,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eVTOL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通航机场数量仍十分有限,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短期内做到提升的难度较大。
前述软件公司人士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从其目前合作的几家厂商情况来看,大多处于研制阶段。2026年实现商业运营规模化较难,但有望在2027年—2028年实现。
不过,从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产能规划来看,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就开始交付,且期望年销超过1万台。
“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能跟上eVTOL产业的发展,也是我们在刚规划‘陆地航母’产品时,就反复思考的问题。但不难看到,在城市郊区,实际上有不少个人体验式的飞行营地,这些营地有专业管理、机库等相对比较完备的设施,而这些飞行营地全国范围内有400-500家。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达成超过110家的飞行营地签约,今年目标为完成200家签约。”高昊潼向财联社记者解释,该场景好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布局。
除此之外,高昊潼进一步表示,目前国内仍存在不少户外郊区有飞行条件,甚至有场地处于低空经济支持下,能够有效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而目前,中信海直(000099.SZ)则是用直升机,在钻井平台运送场景、消防救援之外,在低空旅游场景先飞了起来,开通深圳湾城市海景飞行体验,实现深圳—珠海、舟山—东极岛航线常态化运营,覆盖旅游、出行、个性化定制等消费场景。
有中信海直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公司运营的都是有人驾驶直升机,后续可能会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考虑无人eVTOL等飞行器的运营。从当前开通航线、低空限制等方面来看,直升机产业会更为成熟。
但相比之下,eVTOL也存在一定优势。郭黎明称,eVTOL载人飞行器在采购成本上,大约为直升机的1/3,运维成本约为1/10,从采购成本、安全性方面考虑,eVTOL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