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博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建议发行2万亿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

“平准基金”,历来被认为是启动股市的“终极大招”。

这个“终极大招”,正在敲门……

A股和港股之所以在9月末突然启动,很大程度上跟平准基金的消息有关。

9月24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领导在国新办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揽子重大利好。在会议结束、领导离席的时候,有记者跑过去追问,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报道:

这个“终极大招”,正在敲门……

这条“一句话新闻”,对股市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

所谓“平准基金”,就是国家拿出一大笔钱支持、稳定股市。“平准”这个词汇出现的非常早,在《史记》里就有“平准书”,它的具体含义是:设立国家资本平抑物价,比如粮价过低的时候买入、过高的时候抛售。

由于缺少定海神针,中国股市历来熊长牛短。

每当机构和股民意识到官方要启动股市,大家立即一拥而上、疯狂加杠杆,让股市暴涨、然后抛售获利,赶快离场,生怕政策一夜生变。所以,我们的政策牛市历来非常短促,即便政府想要慢牛,采取种种措施,也无法控制节奏。最终,政策牛市往往变成疯牛,最后一地鸡毛。

如果有平准基金,情况就会不同。大跌的时候,平准基金可以接盘;当股市出现过热的时候,可以抛售、平抑。

一般认为,平准基金的规模要达到股票总市值的5%,才能有力量稳定股市。

沪深京三个市场的股票总市值目前为84.4万亿(其中流通市值76.1万亿),如果按照社科院的建议把平准基金搞到2万亿,则只相当于总市值的2.37%、流通市值的2.62%,规模有点偏小了。

当然,中国的国情跟西方发达国家不同。2万亿平准基金是增量,而股市国家队此前就存在,比如汇金、中投、中证金等,大券商、大基金公司、大保险公司也随时可以调遣。

先破局、成立平准基金,比一步到位做大规模更有意义。有了平准基金,将来扩大规模就容易多了。

更何况,这2万亿来自国债,是印钞获得的,相当于投入了2万亿的基础货币。当前的货币乘数是8.2,这2万亿理论上最多可以衍生出16.4万亿的广义货币M2。

更重要的是:这相当于开启了央行印钞给股市的“历史之门”!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行直接印钞给股市,日本是最典型的案例。

日本为了走出长期通缩,在大约10年前开始允许央行购买或者设立ETF,而ETF则投资于日本股市,主要购买各类蓝筹股。

至今年年初,日本央行购买ETF的余额大约是37万亿日元(相当于1.76万亿人民币),占东证总市值约4.3%。

这其实就是日本式的平准基金,规模也符合我上文说的5%左右比较合适。

这个“终极大招”,正在敲门……

最近几年,随着日本经济慢慢好转,尤其是去年股市开始上涨之后,日本央行停止了购买ETF。

如果中国真的成立平准基金,将来哪些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极大振奋股市投资者的信心,可以让股市稳定在上证指数3500点以上交易。

股市如果能启动慢牛,对楼市、对经济都是长期重大利好,可以带来显著的赚钱效应、改变预期。

第二个影响,是改变中国股市的投资理念,让炒概念、投机之风受到遏制,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建立。

中国股市和中国足球,都是奇葩的存在。在当前大环境下,只有一个地方歧视国企、央企,那就是股市。你看看大央企的估值,就知道了。

以大银行为例,目前市盈率普遍只有6到7倍,市净率只有0.5倍左右。这意味着,如果大银行要按照市场规则增发股票,必须按照每股净资产的4到5折来贱卖。

2022年11月,国家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意图改变这种局面,让央企、国企恢复在股市的融资能力。经过两年努力,中特估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改变并不明显。

如果设立平准基金,这笔钱会买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过去1年来,国家队在护盘的时候买了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当然是蓝筹股,尤其是国资背景的蓝筹股。

看懂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中特估”仍将是未来重要投资主线之一。平准基金如果设立,会强化这一点。

国家最终会设立平准基金吗?我觉得非常有可能。

因为“中特估”是非常之事,是要打破美欧投资理念、估值体系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影响,没有“抓手”怎么能行?

此前设立的大大小小的国家队,使用的都是存量资金,不是增量资金,没有面向股市印钞的效应,很难完成“中特估”。

拿下股市的制空权、改变投资理念、重塑中国股市估值体系,对经济转型至关重要。国债多2万亿,记账而已,根本不算什么事。

所以,我相信平准基金早晚要来。

最后,再谈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应该首先面向楼市印钞,还是面向股市印钞?

众所周知,大部分国家的印钞方式都是央行购买国债,中国也正在走上这条路,今年正式启动了。

除了购买国债,美联储还购买MBS(房地产抵押支持债券),大约占美联储购买资产的三分之一。

MBS是诸如房利美、房地美等机构发行的债券,底层资产是打包的房贷。美联储购买MBS,相当于直接印钞给房地产行业,间接印钞给地方财政,因为美国的地方财政高度依赖房地产税。

日本央行在购买国债、印钞给中央财政之外,主要印钞给股市,就是购买ETF。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印钞给房地产,而日本印钞给股市?中国央行除了常态化购买国债(今年开始的),未来是买中国版的MBS(印钞给楼市),还是成立平准基金(印钞给股市)?

我觉得中国可能会左右开弓,除了购买国债外,还会择机购买MBS,成立平准基金。

日本之所优先印钞给股市,而不是房地产,是因为国家运行成本比较低。而美国反其道而行之,是因为国家运行成本高。

还记得我早就提出的一个论断吗?房价的实质是国家运行成本。

美国是西方体制下,国家运行成本最高的国家,因为它要扮演世界警察,搞了10来个航母编队,维持庞大的常规和核军备,不断在全球各地发动战争。

日本是受美国保护的国家,说难听点是被美国占领的国家,被阉割的国家,国防都开支相对较少,不参与全球战略博弈。

2023年,日本政府总开支占GDP的比重是19.3%,美国是24.7%。

特朗普上一轮执政的时候,为何不断为难日韩和欧洲,要求他们多交保护费?就是因为美国国家成本太高了,基础设施更新偏慢。

中国2023年政府总开支(一般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多少?答案是29.8%。

这还没有计算地方隐性债务,最近3年地方国企杠杆率上升速度较快(由此带动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同期政府杠杆率提升了11个百分点,居民杠杆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部分地方政府的支出隐藏在融资平台企业里。

中国的这个指标为何这么高?因为我们是全能型政府,除了提供公共服务,还要扮演拉动投资的角色。

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把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搞到了超越发达国家的水平,主要是靠政府投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房地产对中国非常重要

现在没有哪个行业的含税率、纳税额能超过房地产的。我们卖地收入其实就是一种税,只是被计算在了政府性基金收入里而已。

所以如果未来中国央行也购买中国版的MBS,我是不会感到意外的。在中国,楼市比股市重要太多了。股市产生的税费非常有限,是在税负上对富人对宽容的领域。

总之,现在到了中国宏观政策再次轰油门的时候了,没什么比启动经济、解决就业更重要的事情了。股市、楼市都将不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