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首募规模近60亿元,两只利率债基金成立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继宣布提前结束募集后,11月14日,圆信永丰基金和苏新基金旗下分别有一只利率债基金发布成立公告,分别募集近60亿元,在同类产品中属于较好的首发规模水平。
业内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安全性更高、与市场利率紧密相关的利率债基金的配置需求依然旺盛。
两只利率债基金大卖
11月14日,圆信永丰基金发布公告称,圆信永丰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于11月13日成立,首次募集规模59.9亿元。
据此前公告,该基金于10月8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2025年1月7日,已于11月12日提前募集结束。
该基金主要投资于政策性金融债,所投品种的违约风险相对较低。谈及该基金的配置思路及操作策略,基金经理刘莎莎表示,她将采用做细做精利率债收益率曲线交易策略,积极捕获配置机会力求为组合提升收益的同时,也会根据市场日常波动行情进行交易,并挖掘曲线上凸点或低估个券品种,灵活调整组合久期。
同日,苏新基金发布公司旗下首只公募产品——苏新鑫盛利率债基金的合同生效公告称,该基金也于11月13日成立,募集金额59.99亿元。
据此前公告,该基金10月30日首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12月30日,基金募集规模上限为60亿元,已于11月11日提前募集结束。
苏新基金表示,近年来,债基产品凭借相对稳健、波动相对较低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大众投资者的关注。该基金通过中长期利率趋势分析,结合宏观经济研判及对久期和杠杆的调整,力求在震荡行情中精准把握波段机会。
债市调整
爆款利率债基金依然频现
9月底以来,随着顶层政策定调大转向,叠加A股市场转暖,债市出现一轮震荡调整。不过,在新发基金市场中,爆款债券基金依然频频亮相。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4日,四季度以来,有4只新发债券基金募集规模在60亿—80亿元。
除了上述同日成立的两只新产品募集规模均接近60亿元,11月6日成立的鹏华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募集规模更是达到79.90亿元,10月底成立的西部利得沣睿利率债规模也达到60亿元。
不难发现,这几只爆款产品均为利率债品种。
全年来看,有53只债券基金新品募集规模超过50亿元,其中60亿元以上的达到36只,主要投向利率债的品种同样占据绝大比例,尤以政策性金融债为主。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券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基石品种,大部分时间都能给投资者带来“稳稳的幸福”。过往历史数据也显示,即便债市出现短暂性调整,也会很快恢复长期上涨的趋势,这也是债券基金一直是发行市场主力的根本逻辑。
年内来看,长期国债及政金债持续维持强势行情,也是利率债品种颇受资金青睐的原因。而且纯利率债基金的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保持相对良好的流动性安排,在波动加大的市场环境中吸引力上升。
即便年内债市出现两轮明显调整,今年以来多数债基产品仍然收益颇丰。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来中证综合债指数累计涨幅为5.57%,债券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约为3.23%,而在具体产品中,除了多只可转债品种收益高达20%以上,不少纯债基金产品年内收益也超过了10%。
比如光大中高等级年内收益为19.46%,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年内收益达到16.49%,华夏鼎庆一年定开、银河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华泰保兴安悦、易方达增强回报等收益均在10%以上。
中短端利率债的配置价值仍值得期待
展望后市,公募业内认为,央行降准降息买国债提供了较友好的流动性环境,短期调整后也提供了较为可观的套息空间。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胡智磊表示,展望后市,对于债券市场来说,一方面,基本面的改善可能还是需要观察;另一方面,货币的宽松是比较确定的,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而且后续伴随着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整个广谱利率的中枢还会继续下行,所以在策略上整体继续会保持比较积极的久期和杠杆。
展望后市,光大保德信基金固收团队指出,对于中债而言,短期中性、中长期仍有配置价值。在政策预期以及股市等风险资产情绪扰动下,债市还是容易出现波动放大的情况,尤其是负债端出现较大赎回的情况下。中长期看债券的配置价值仍然值得关注,主要是从宏观基本面等一些中长期还存在的叙事层面来说。高夏普+高弹性两条腿走路是组合配置比较好的方式,同样两条腿的比例上需要做再平衡,现阶段更看好高夏普端。
圆信永丰基金表示,债券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仍在区间内波动,关注市场流动性以及未来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动。
利率债方面,长安泓沣中短债、长安泓润纯债基金经理杨严表示,宽财政并不意味着强刺激,在降准降息的大背景下,利率债不看空,但基本面基本上已经触底,同时不排除四季度特别国债规模超预期,特别国债的期限通常较长,所以30年国债性价比在降低,7—10年尤其是7年目前是收益率曲线上的凸点,参与价值更高。
“短端利率确定性更高,但资金价格目前还是高于政策利率,四季度银行负债压力大,资金价格低于政策利率概率不高,或者很难持续低于政策利率,短端利率向下空间有限。”她说。
编辑:小茉
审核:陈墨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