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上半年业绩增长之际,丸美实控人选择减持套现。

“弹弹弹,弹走鱼尾纹。”

很多“90后”应该都听过这句广告语,它对应的产品是丸美眼霜。

在眼部护理领域,丸美称得上是“启明星”,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及明星效应加持下,中国女性关于眼部护理的消费需求被成功培育起来。

但风光之后,只剩寂寥。行业更新换代下,丸美的身影逐渐暗淡,眼部产品在公司内部的地位也已不如以往。

根据丸美股份(下称“丸美”)近期发布的业绩报告来看,上半年,公司眼部产品的营收贡献度仅为17.68%,远低于护肤品及美容类产品。

靠涨价挣钱后,丸美老板孙怀庆要套现了……

靠涨价挣钱

财报显示,上半年丸美实现营收13.52亿元,同比增长27.6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09%至1.77亿元,毛利率为74.68%。

靠涨价挣钱后,丸美老板孙怀庆要套现了……

这份盈利双增的“成绩单”得益于其产品单价的上涨与原料成本下降。

数据显示,丸美旗下产品主要分为眼部、护肤、洁肤及美容四类。今年一季度,这四类产品的平均售价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上涨,其中护肤类产品涨幅最高,同比增长37.89%至84.1元;其次是洁肤类,同比上涨28.53%至59.56元,眼部类及美容类则分别上涨15.11%、9.32%,对应94.24元、74.59元。

二季度,丸美继续涨价。眼部产品的平均售价在该季度同比上涨16.41%,价格突破百元;护肤类产品的平均售价也来到90元梯队,而该品类在去年一季度只有60.99元;洁肤类产品也涨至55.13元;只有美容类产品价格有所下滑,同比降低15.14%至59.14元,甚至不及2023年一季度的68.23元。

降价是为了冲量。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上半年,丸美眼部、护肤及洁肤类产品的销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其中眼部产品销量减少19万支,护肤类产品减少近23万支,洁肤类减少2.44万支。

反观美容类产品,二季度降价后,其销量环比增长37.5%至351.85万支;上半年整体销量为607.72万支,同比增幅达到45.65%。

靠涨价挣钱后,丸美老板孙怀庆要套现了……

制图:秦铭蔚

受降价影响,上半年丸美来自美容类产品的收入合计4.21亿元,营收占比31.14%,不及护肤类产品5.7亿元、42.16%的贡献。相比之下眼部类产品则略显势微,带来营收2.39亿元,仅占其整体营收的17.68%。

大部分产品提价的基础上,丸美的原料成本却在下滑。

信息显示,丸美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添加剂、水溶保湿剂、乳化剂等。其中,除2024年第一、二季度乳化剂平均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其他主要原材料平均价格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以水溶保湿剂为例,该原料第一季度的采购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 4.42 元/公斤,降幅 13%,主要是由于甘油、丁二醇等价格下降;第二季度的采购平均价格同比下降 3.53 元/公斤,降幅 9%,主要是丁二醇、戊二醇等价格下降。

原料成本下降、产品价格提升带动了毛利率的提升,该指标上半年同比增长4.55个百分点,为74.68%。

销售费用连年攀升

不过,由于销售费用增长吞噬利润,丸美上半年的净利率为13.09%,虽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依旧处于低位。拉长时间轴可以看到,该指标在2021年中期还在20%以上,2020年中期更是高达33.78%。

上半年,丸美的销售费用规模已经达到7.17亿元,同比上升39.7%,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收)同比提升4.58个百分点至53.06%,在A股8家品牌化妆品公司中高居首位。其中,广告宣传类费用为6.3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47亿元,上涨41.61%。

对于该变动,丸美给出的解释是“线上竞争激烈、流量成本高涨”。且受销售费用支出影响,丸美上半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24.32%至5858.3万元。

在业内,丸美一直被视为“强营销”的代表。

2021年—2023年,其销售费用规模分别为7.41亿元、8.46亿元、11.99亿元,整体呈大幅上涨趋势。算上今年上半年,三年半时间里,公司销售支出累计高达35.03亿元。

研发费用规模与之差异巨大。

近年来,丸美逐步加码生物抗衰老的研究,但从实际投入却很难看出来公司的努力。2024上半年,丸美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62%至3585.64万元,仅为销售费用的二十分之一,研发费用率2.6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时逢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之际,丸美实控人选择减持套现。

7月31日,丸美披露了一份股份减持公告,这份公告的主角是公司实控人孙怀庆,他计划在2024年8月26日至11月25日期间减持公司股份不超1203万股,不超公司总股本的3%。以当日收盘价24.23元每股来看,透过这份减持计划,孙怀庆可套现2.9亿元。

市场对此也给出了明确反应,该减持计划公布次日,丸美股价大跌,最终收跌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