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推出了一支特别的新基金。
投中网获悉,高瓴刚刚完成一支新基金首关,该基金名为“保护型策略基金”,目标规模控制在30亿内,首关已达到目标规模约一半。事实上,高瓴早在2020年就曾推出该基金的首期,规模在20-25亿左右,主要包括地方国资和大型险资,二期LP主要新增了链主型企业和企业家。
新基金的主要投向是科技、制造业升级、消费以及生物医疗等赛道。底层资产,按照新闻稿的描述,主要面向“成熟度高、防御性强、现金流稳定”的优质企业——这是一支偏重投后期的基金。
其实光看命名,策略能猜个七八成——“求稳”。作为综合大基金在多策略中的一环,高瓴的“保护型策略基金”之前并未过多曝光,从规模上、策略上,该基金似乎不在高瓴之前通常的打法里。但相较于首期推出的时点(一级市场正值火热的2020年),在当下的存量时代,探讨一支“求稳”的基金更有价值。
这支基金“求稳”的定位,显然是紧切市场情绪的。考虑到不论是主流出资方,比如国资、险资的资金属性和风险偏好,或是情绪持续淡化的市场化LP,求回本,求保值增值,是毋庸置疑的前置诉求。
至于“稳”如何实现?高瓴在这支基金的具体方法是:一,投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二,灵活运用金融工具;三,控制基金规模,控制投资久期。
第一点并不出奇,每当一级市场出现波动,“投现金流”就是行业的普遍选择。第三点是基金设计的考量,规模是业绩的天敌,两期基金都控制在30亿内,想必考虑了规模和稳健的平衡,投资期限据说稍短于业内平均水平,而且首期基金已经实现多次分红。
第二点是这支基金的特别之处,高瓴的这只基金,尤其值得关注投资工具的创新。该基金的底层资产是企业股权,但参与方式并不止股权投资这一工具。新闻稿引用“创投十七条”一段话,给出了投资工具的信号——“还将通过优先股、可转债、认股权等方式进行投资”。也就是说,这是一支有夹层色彩、股债混合型的基金。
简单看下几个新工具。优先股,通常意味着股东拥有固定股息,在利润分配和财产清算方面有优先权,但在公司治理层面有一定限制;可转债,具有股权和债券的双重特性,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换;认股权,允许股东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相比纯股权投资的“大起大落”,几个工具都带着“进可攻,退可守”的色彩,理论上能在一定程度稳固回报下限,保证LP收益。
事实上,这些工具在一级市场早有局部运用,尤其可转债,但之前鲜有一级机构明确亮出明牌。今年6月发布的“创投十七条”里,第八条明确提出“鼓励推出更多股债混合型创业投资基金产品,更好匹配长期资金配置特点和风险偏好,通过优先股、可转债、认股权等多种方式投资科技创新领域”。
在这一语境之下,这只基金算得上在基金创新上“打头阵”,探索投资机构如何运用和以往不同的形式,匹配到成熟期资产的发展当中。
除了这支“保护型策略基金”,高瓴一系列动作也折射出了人民币策略上的显著变化。两年,除了今年上半年年高瓴旗下HHLR募集了一支60亿左右的二级基金,高瓴在一级暂未推出大规模的盲池基金,而是切成多个主题基金:比如,去年曾披露过的40亿规模的人民币碳中和基金,落地南京;50多亿规模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35亿规模高麓一期工业物流人民币基金等等。
在增量时代,高瓴的策略是近乎极致的高举高打。到了存量时代,高瓴拿了一条近乎相反,但也最顺势可行的玩法——拥抱地方国资,不做大盲池,而是规模适配、方向具体的主题基金,在其中发挥出自身在生态、投后、产业整合等能力半径的优势,解决具体的发展问题。
相应的,“单独成团”也意味着更高的沟通和落地成本,高瓴要更积极的姿态去靠近不同维度的人民币市场,站到不同LP面前分别去讲单独的募资故事。
策略转变的考量或许很多,但这事的合理性没有问题。一级进入国资时代,头部大VC大PE深入地方合作成立基金的例子比比皆是,高瓴手握大量认知经验工具箱,断不可能错过大势。至于大盲池与否的选择,只能说,高瓴在人民币策略上选了条不那么路径依赖的方向——做多元化,用更具体的产品和工具匹配不同LP的诉求,走一条“辛苦的、必要的”同时也是“最稳妥”的路。
低调两年,高瓴近期相对活跃。两个月前,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了跨国企业家、海外投资人代表,以及久未路面的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小小震撼了一把一级市场。两周前,张磊在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2024)与国际投资者对话环节中公开发言,谈到关于私募股权在亚洲发展、中国企业发展、出海机会、私募基金与银行合作等话题,基调是看好中国市场发展。
就在上周,外媒还报道了高瓴可能于明年募集超80亿美元的全球并购基金,聚焦主投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并购投资机会,这是个大手笔动作。今年8月,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也曾公开透露,截止当时高瓴今年37笔(这个数据说现在已超过50),涵盖了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早期企业。相比国内不少机构“个位数出手”甚至“零出手”,高瓴的出手节奏不算低,近期还完成了数亿美元对国际学校德威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