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2024年,楼市已进入最后的12月冲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任何微妙变化,至今都仍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

近日,多家机构披露了今年11月份房企销售监测最新数据,百强房企环比跌幅16.6%,意思是11月比10月销售稍差些,但明显好于9月且增幅44.3%,同比跌幅6.9%,低于往年同期。

说成大白话,今年国庆节以来,楼市政策全面进入“止跌回稳”的大反攻周期,10月是个分水岭,11月销售虽有所不及,但止跌有效果,尚需时间夯实根基。

从具体房企销售看,按全口径数据,保利、中海、华润继续位列2024年内的“前三甲”。其中,保利破“三千亿级”,但跟去年同期近4000亿,少了近千亿。

千亿房企9家了,“拼规模”还有用吗?

今年前11个月,千亿房企总计9家,除了保利、中海和华润外,还有万科、招商、绿城、建发、滨江和越秀。除了民企滨江外,其他全部是央国企或央国企相关背景。其中,越秀暂时成了千亿门槛的“守门员”,销售额1010亿元。

反观2023年同期,千亿房企尚有16家,“守门员”门槛同样也是1010亿元,但当时千亿有碧桂园、龙湖、金地、金茂、华发、绿地和中铁。其中,碧桂园当时销售额2124.5亿元,今年前11个月直接掉到564.4亿元,也从第6位降到第16位。

值得注意的是,从机构历史数据对比看,龙湖今年11月单月销售额81亿元,业内预期其12月份销售额只多不少,年终破千亿毫无悬念。

看华发,11月单月销售额132.5亿元,若12月继续保持这个节奏,破千亿也极有希望。再看中铁建,11月销售额138亿元,若这个月按此规模快跑,也有可能继续入围千亿行列。

不过,金茂今年12月要卖170亿元才能入围年终千亿,要知道其11月单月卖了80亿元,环比销售额“翻倍”也不太现实。

所以说,龙湖2024年终入围千亿无悬念,珠海国企华发与央企中铁建尚需加油。业内乐观预估千亿房企最多12家,卫冕“销冠”的保利会比去年少卖千亿。

从近5年看,按全口径销售额,2020年千亿房企43家,有民企29家;2021年千亿房企43家,有民企28家;2022年千亿房企20家,有民企6家;2023年千亿房企16家,有民企3家。

2024年全年,千亿房企乐观预估12家,有民企2家。龙湖与滨江将继续成为引领地产民企的“希望之光”。

很多人肯定有个很大的疑问:各家房企,“拼规模”还有用吗?

千亿房企9家了,“拼规模”还有用吗?

实际上,房企过去特别在意规模,尤其是快速崛起的“地产黑马”,挤进千亿就似乎拿到了进入上层空间且“活得更好”的VIP门票,且规模排名竞争激烈。

牵涉到银行匹配给房企的授信额度、利率成本等,都有很大差异,“你规模越大,授信也越多,利率给的还低。如果是央国企,就更有优势了“。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制扩围,房地产金融逻辑大变,即从银行“总对总”的融资模式变成好了银行对接项目制,集团规模不再是银行考量授信的主要维度之一。

当前楼市供需关系逆转,房地产业唯有加快升级一条路可走。过去是粗放,以满足刚需为主,2024年以来,在存量置换需求驱动下,要更多满足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业重新被定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澄清了前几年甚嚣尘上的“去房地产化”的认知误区。不过,这个行业很难再回到巅峰了。

对房企而言,精耕细作才是王道。现在市面上,很多地方所谓高端品质楼盘,售价好几万起步,令人吃惊的是,频繁被业主投诉“货不对板”等品质问题,直戳房地产预售制的弊病。

所以说,“好房子”不是一句口号。要真做好,房企依然任重道远,但也绝不能被“卷潮”所裹挟,出现华而不实。

这几年,房企在产品营销打造上,可谓一路卷来。从“卷”绿色科技,到“卷”奢华地库,再到“卷”酒店式入户大堂,再到“卷”私密会所,如今又到“卷”户型。

比如,重庆有楼盘115多平也能做成“极致四房”,成都某高端楼盘140㎡户型的实得率可以做到100%以上,还真成了今年热销的“王炸级”爆款产品。

这说明,改善也在分化。金字塔尖的高端这种当前不会太走量,也要求房企很有资金实力和成本优势,目前这种凤毛麟角,就算绿城、金茂等,也是快跑模式。

所以说,偏大众化的次高端或中高端产品,就迎合了很大一波市场需求,也是很多房企积极力推的主流产品,在营销做的漂亮基础上,也别忘了打磨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