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辑 北京报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即: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以及新旧动能的发展速度。”12月10日,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暨《中国经营报》创刊40周年论坛”上,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伍戈如此提到。

在伍戈看来,在这三方面的关系中,生产力的供给端要兼顾经济的需求侧情况,营造好的需求环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舞台”应该厘清并协调好政府、国企、民企等多方的角色关系及其边界;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需深入理解“先立后破”,平衡好传统动能。

让价格发挥调节供需的作用

从经济研究的角度而言,伍戈提到,生产力发展主要基于供给端视角而非需求端。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需求端的状况或发展必然需要兼顾。当前,在我国存在内需不足的大背景下,营造何种需求端的环境以推动供给端进一步创新、创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供给和需求端之间寻找平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的第一对关系。”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5%,环比上涨0.1%。

伍戈分析,最新物价数据虽然有边际改善,但整体仍处在相对低位,GDP平减指数则出现多个季度负增长。“就中国经济面临的总体状况而言,诸多领域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现实状况。这一供需状况不仅仅出现在传统产能相关领域上,部分高端制造业也逐渐显现出供需矛盾。”

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良性发展?

伍戈提到,首先,供需关系需要均衡。要在当前内需相对趋弱的情况下,推动新质生产力良性发展,就需要自下而上地完成供需结构的重塑。其次,这与2015年、2016年自上而下的供给侧改革不同。考虑到当前新旧产能领域的具体供需状况,在供需关系调节中,价格应发挥更加主导性的作用。即,当具体领域出现价格负增长,应考虑供给发展和需求发展中,是否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供给端给予了过多的要素投入。若存在这一情况则需进行一定调整,让价格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切实发挥。

价格调节供需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则要协调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的角色关系。伍戈认为,政府与市场在供需关系的调整中,或应两者并重。但若供需失衡系因一些较为明显的结构性政策因素所致,则“看得见的手”或需暂时退居次位,让市场发挥作用。

新质生产力在制造业也在服务业

“市场上,过去常将新质生产力理解为是一种有形的产品,与制造业紧密相关。实际上,新质生产力不仅在制造业,也在服务业。”伍戈提到,尤其是在中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的背景下,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应进一步重视推动服务业充分发展。

他进一步提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制造业有形产品的供给能力,还应进一步融入现代服务业,使得供给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除了国内市场外,伍戈提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引进来、走出去”。在“引进来”方面,FDI(外国直接投资)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引入了资金,也引入包括科技要素、现代化管理等在内的各类技术。当前,外部存在的“逆全球化”环境为“引进来”带来一定挑战。在此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润物细无声地持续吸引FDI、促进中外企业和科研人员的交流?一方面需要促进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另一方面还需要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在“走出去”方面,伍戈提到,从过去几年的“出海”实践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或难以扭转,一个良好的、柔性的对外国际关系之于“走出去”显然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为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以及科研的交流营造更多有利条件。“别人越是要关上大门,我们就越要主动开放、越要融入全球。”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