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林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2024年中秋,月饼市场又出现了“卖不动”的现象。其实,月饼销量下滑的现象并非从今年才开始,2023年京东平台销量就下滑43%,而今年预计还会比去年下滑10%。
月饼只是其中一种,消费的收缩和下滑可以说是整体性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360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3.7%。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万亿元,同比只增了2.0%,消费总体趋势持续走低。
生活必需品尚且保持了正常的增长,毕竟基本的吃喝还是要保证的。但是非必需品同比增速由好几个大类出现了负数,比去年同期在减少。比如化妆品下降14.6%,家电和音像器材类下降7.6%,文化用品下降8.5%,汽车类则下降了6.2%。别看新能源车这两年在快速增长,但是油车依然占较大比重,所以整体上依然降幅比较大。今年已经看到好几次汽车公司裁员的新闻了。
数据或许看起来有些抽象,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具体现象。因为人们减少外出就餐,越来越多的餐馆关门,因为买低价产品的人多,拼多多市值超过京东,低价的各种所谓“平替”产品火爆,连米其林餐厅都推出穷鬼套餐。
今年七夕那些让男生送礼物的套路营销再也不管用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理会那些说辞。即使是表面看起来火爆的旅游市场,实际带来的收入却并不高,统计下来人均花费五百元左右,难道人人都在搞特种兵式的旅游?
种种消费的收缩,其实就是消费的降级。也就几年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的,还有各种精神上的。人们不消费了,不花钱了,很多消费欲望被压制住了,从现象来看,我们也迎来了低欲望社会。
但是,从人性上来讲,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欲望不会主动变“低”,只要有条件,欲望一定是希望得到满足,而不是希望被压制。之所以会看起来整个社会低欲望,那并不是因为人们不想满足欲望,而是不能满足,实力不允许,只能被迫降低欲望,达到个人的一个平衡。满足欲望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资金)。
前些年,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各种各样的大小节日都被商家给利用上作为促销的理由。正好那些年经济增速还比较高,人们似乎都觉得可以承担未来二三十年的房贷,也认定房子是能够让自己实现财富增值甚至阶层跃升最可靠的途径。职场人讨论最多的都是跳槽、升职加薪这样的话题,只有少数零零散散的裁员发生。
那时候社会上大多数人还是乐观的,认为经济的发展可以让自己的收入持续走高,可以逐步满足自己更多的欲望,那时候只看到书上写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而我们的社会特征,似乎与日本相差甚远,哪知道这么快,我们也一下子变成了低欲望社会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经济真正开始受到影响是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的,其实更早一年,已经有些苗头,因为更早时候,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开始了裁员,这并不是企业多么有远见,提前感知到了经济的寒冷,而是越是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中,经济的体温最快被身处其中的企业感知到了。
后来发生的事,所有人都经历了。狂飙了二十多年的房地产市场进入寒冬,内外经济大环境变得越来越艰难,越来越多的行业从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即便是这个存量市场,由于总体消费的缩减,存量变成缩量,这就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内卷更加厉害。具体到每个人,就是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连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持续进入,更加剧了就业市场竞争。
连之前人们认为大不了去跑滴滴送快递的行业都饱和了。这么严峻的现实只能让人们在消费方面更加谨慎,只有捂紧钱袋子,才能应对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经济不好,越是不敢消费,越不敢消费,市场需求越少,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无法维持,企业无法维持,失业的人更多,总体消费能力只能更加恶化……这是人人都能懂的道理,也是形成所谓低欲望社会的原因所在。
问题已经产生了,关键是,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宏观的政策出台了不少,各种刺激,各种形式的放水,国家也希望通过政策来破掉这个循环,让经济重回上升通道。但是现实却是,大多数人都因为对于未来的担忧而轻易不敢消费,只要有大多数人在压制消费的欲望,那提振消费就永远不可能实现。
我们可以回头看看这个恶性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个循环的关键点,其实就在于人们不敢消费,只要人们敢消费,那么市场需求就增加,需求决定供给,那大量的产能就会被激活,激活产能肯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就会有更多的人重新进入职场,失业人数减少,总体收入增加,经济又向好,那么消费的欲望必然也会增加。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广大的消费者敢消费,而敢消费的前提,则是提高每个普通人的可支配收入。当然每个个人也在不断地努力中,都想提升自己的收入,但是提升个人能力是一方面,宏观方面则需要相应的政策来为每个人创造机会或者条件,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可能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宏观政策,只需要相关部门把提升个人收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zhijujk | 识局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content@ishiju.com
申请转载:fanww@ishiju.com或后台留言
招商与园区运营合作:hem@ishiju.com
(021) 5036 2007 /17717256956(武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