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字财经 李意安
银行、网络小贷、消金公司,整个信贷产业与黑灰势力的缠斗已久。
近日,又一起以逾期化债务为幌子的非法集资恶性案件成功收网。
今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经侦大队接到辖区多家银行提供线索,宁夏某鸣公司、深圳某律公司进入专案组的视野。经调查发现,两家公司在未经国家金融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以2.5折"解债"为幌子,每单按照"解债"总额的25%收取服务费,并承诺债务人在6至18个月内化解债务,面向社会不特定群体变相非法吸收资金,用于发放代理商佣金和日常经营开支,涉嫌非法集资。
金凤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李越介绍,深圳某律公司制定代理商佣金制度,搭建专门业务平台记录、发放业务佣金,累计在全国发展超2万名代理商,收取2000余万元代理费,向5000余名解债人收取超过2亿元"解债"服务费。该案一举抓捕犯罪嫌疑人16人,查扣冻涉案资产价值超千万元。
虽然时不时会有一些打击黑灰产的典型案件见诸新闻,但从效果上来看,多为单点突破。
在一位行业资深法律人士看来,无论行业自身的努力还是司法部门的震慑,都很难快速达到遏制效果。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撼动整个黑灰产的根基,需从黑灰产触达债务人的渠道入手。
事实上,黑灰产触达用户的渠道主要依赖各种流量平台。搜索引擎首页置顶的各类广告和各类图文、短视频流量平台的内容演绎,将各类黑灰产的"专业性"和反催收的可行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01
在互联网上,反催收黑灰产的现身方式已经历了多次迭代。从最初赤裸裸的"专业反催收"、"代理免除债务"到"债务优化"、"征信洗白",再进一步演化为"停息停催"、"挂账停息、""减免债务",包装话术的变化不仅仅是文字游戏,还代表了作业模式的升级。
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反催收黑灰产的作业形态也开始走向了更加隐蔽化和专业化的路线。
不少曾以咨询公司为主体的黑灰产,现在都摇身一变以律师姿态示人。用标准化的话术模板、完整的操作指南培养团队,不仅了解金融机构痛点,也了解法律法规,最重要的是十分娴熟地掌握债务人的心理博弈。
运营团队也鸟枪换炮,不再是草台班子,形成了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互联网协会曾发布关于黑灰产市场规模的相关统计数据称,黑灰产从业者超200万人,市场规模高达1100亿元。
反催收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流量平台的助推加持。
搜索引擎平台是黑灰产的初代流量担当,至今也依然是黑灰产的活跃阵地。
通过搜索"协商还款"等字样,前五条都是"广告",点进去无一例外都会跳出一个对话弹窗,并贴有二维码,将用户导向点对点的沟通场景。
搜索平台中广告一般遵循的是竞价排名机制,这也就意味着,搜索平台在此间有着明确的利益驱动。
无独有偶,在时下多个主流短视频平台同样也有挂有广告字样的反催收黑灰产入驻,并且在内容推送方面,这类平台拥有更强的主动性。
一方面通过短视频或图文演绎,更容易煽动目标客群的情绪,从而实现精准转化。其最惯常的套路有两种:
1. 以图文形态的用户视角呈现,呈现债务减免的可行性;
2.以律师、法务、行业专家等形象出镜,获取债务人的信任,在自媒体平台获取流量,通过单点对接实现转化。
大数据算法又在此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放大了黑灰产的获客能力。一旦搜索过"债务逾期"相关语意的关键字,平台就会不断向客户推流,将同样套路的内容推送到读者面前,进一步增加了债务人下单的概率。
此外,不要以为这些恶意维权只想薅机构的羊毛,事实上,反催收黑产玩的从来都是一鱼两吃:一方面,利用债务人的人性弱点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初心,碰瓷机构;另一方面,请君入瓮之后,利用债务人的侥幸心理,套取其钱财和个人信息。
事实上,在代理债务协商过程中,黑灰产不仅会要求客户提供咨询费、代理费等,还往往会要求客户提供身份信息甚至包含银行卡密码在内的敏感信息,甚至要求客户办理呼叫转移或修改预留手机号后将手机SIM卡交出。这意味着,消费者不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个人信息还有可能被非法利用,存在巨大风险。
在一些极端个例中,消费者如想终止"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可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消费者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一旦听信教唆,用户可能被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
一位业内资深法律人士告诉十字财经,其接触的大量案例中,许多债务人即便最终无法实现目的也不会怀疑这些"律师"和"专家",反而受其误导,动辄采用行政诉讼、线上投诉举报或线下聚集上访等极端方法施压监管及司法部门,造成更大社会危害。
0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反催收黑灰产,行业苦其久矣。
"网上这类黑灰产非常多。有一些是十分赤裸的侵权,比如会把我们公司名字放在他们的内容封面上,用‘XX平台逾期了怎么办’的字样引流,这种相对比较好维权,平台处理也会比较及时。但还有一些,是打着律所名义把客户先进行一对一引流,然后差异化地教他们怎么恶意维权,就比较难办。"一家头部互联网贷款平台业务负责人告诉十字财经。
几乎同业所有机构都存在类似困扰。因此,2022年3月,在重庆市金融局指导下,由全国金融机构联合发起联盟型组织—AIF联盟。截至目前,AIF联盟成员已突破115家。
截至今年7月中旬,联盟成员单位已协助全国各地警方受理非法代理维权案件492起,对372名当事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措施,有效预警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4.06余万起,协助警方追逃123人。
其实监管和司法部门的态度一直十分明确。
过去几年,全国多地银保监局也在持续高频地发布警惕"非法职业代理投诉""代理维权"的相关公告,并联合全国多地金融监管、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发布通告,明确反催收机构的"非法代理投诉"属于违法行为,必须予以坚决打击。
去年开始,相关司法部门不断加强增加对非法代理维权、反催收组织罪责认定。由曾经定罪为寻衅滋事罪,到多起非法代理投诉被认定为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刑事犯罪,原本的拘留变成刑拘,其定性在司法层面形成了实质性的突破。
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提示"代理维权"乱象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信息泄露、法律责任等风险。
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利用网络敲诈勒索企业、损害商业信誉、寻衅滋事等罪名,传递依法严惩网络暴力伤企犯罪强烈信号,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象。
然而,金融黑灰产仍然顶风作案、屡禁不止。
上述网络贷款平台业务负责人坦言,其实作为金融机构,很希望各大网络平台能对这些金融黑灰产内容加强审核、扼杀在摇篮里,但自身发展也需要这些平台引流,流量入口才是强势方,"不好把关系处僵了"。
而对网络平台运营者而言,平台用户数量巨大,内容纷繁复杂,加强审核力度需要不断提高审核技术和增加大量具备审核能力的审核员,且如何在内容和活跃度之间进行权衡,同样不易。
一位行业资深法律人士认为:"有一些小律所或者律师出借资质给咨询公司,打广告的是律师,实际服务的是谁就不知道了,这个是鱼龙混杂的原因。一方面希望监管能够出面,督促各类互联网平台严格把控律师、律所这类特定主体的准入审核,通过定期自查更好地管控网络安全合规风险。另一方面建议律师协会设立专项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开举报网上散布虚假信息的律所,并积极配合各地司法局对律所网推业务进行摸排,对律师出借资质的情况进行防范。"
反催收黑灰产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成因,打击防范反催收黑产也非一日之功。从流量根源着手,固然是蛇打七寸的高效之举,但这离不开全行业的通力合作:除了需要法律和监管确定网络维权的边界,也需要在执行层面推进跨部门的联合、行业信息的共享、技术手段的升级,每一环都不可或缺。此外在9月,全国各地监管、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开展"2024年全国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也提醒广大避免超前或过度消费的生活习惯。个人一旦产生欠款、逾期的情况,应该通过合规渠道,依法表达诉求,进行理性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