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10月16日援引多家外媒报道,英国外交发展大臣拉米可能于本周访华。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雷诺兹14日表示,英国“需要与中国进行更多接触”,与七国集团其他国家过去几年与北京的接触程度相比,英国是个“绝对的局外人”。

舆论指出,英国新首相斯塔默的收件箱里堆满外交难题,从乌克兰危机到中东冲突再到美国政府换届……其中,纠正近年来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混乱,已被提上日程。自7月上任以来,斯塔默政府多次释放有意重启对华关系的信号。

这是否意味着英国工党政府将制定更为平衡、务实的对华战略,它是否能将遭遇波折的中英关系拉回稳定发展的正轨?

重启关系

最近两年,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多国领导人先后访问中国。但英国首相不在其中。上一任英国首相苏纳克任内未曾与中国领导人举行通话或会面。不过,去年8月,英国时任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曾访问中国,成为继2018年7月亨特访华后,五年来首位访华的英国外交大臣。

时隔一年多,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现任外交发展大臣拉米最早可能于本周抵达北京。他计划在北京会见中国政府官员,并赴上海与英国企业界代表见面。此外,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也在考虑访华,她此前已与中方讨论重启自2019年来一直停滞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等事宜。

深度  src=

当地时间7月5日,英国伦敦,斯塔默组建新一届内阁,戴维·拉米被任命为外交大臣

“自2019年以来,我们还没有见过英国对中国如此尊重。”英国舆论称,当时,时任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对中国大加赞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承诺利用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与中国合作。

但在保守党执政后期,受到英国持续炒作涉华议题、跟随美国全面对华竞争战略转向等因素影响,中英关系遇到困难和挑战。“在特拉斯政府的灾难性领导下,英国对华政策演变为意识形态上的咄咄逼人;苏纳克政府时期,对华关系也不是其兴趣所在。”有西方学者敦促英国政府进行反思。

与保守党政府不同,自7月上台以来,工党政府多次表达希望纠正前任所犯错误、重启对华关系的意愿。

新首相斯塔默曾表示,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审计”对华关系。8月,斯塔默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中指出,希望同中国加强各层级、各领域接触对话,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发展长期、稳定、具有战略意义的英中关系。拉米批评保守党执政14年对华政策“摇摆不定”,承诺工党政府将制定跨部门、统一的对华政策。

与英国的“摇摆”形成对比,中方对英政策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方始终重视英国的大国地位和独特作用,始终致力于发展稳定互惠的中英关系,始终认为中英合作具有全球影响。

在此背景下,英国外交大臣计划中的中国行备受关注。这将是英国工党政府执政以来最高级别的对华访问,被视为“将表明工党准备在多大程度上拥抱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英国工党政府有意重启对华关系,以及新任外交大臣可能来访,主要有两方面考量。

一方面,自竞选以来,工党将外交领域视为有别于保守党的政策重点。斯塔默政府上台后,希望通过改善外交关系,实现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政策目标,兑现竞选承诺。其中,一个重点是推进和改善与欧盟的关系,另一个就是在对华关系上作出调整。

另一方面,在保守党执政后期,中英关系陷入低迷,双方的合作空间受到挤压,经济、文化等很多领域的对话交流机制至今中断。工党政府出于维护英国经贸等多领域利益的考量,希望通过加强两国高层交往,带动一系列对话交流机制的重启,从而促进双方多领域合作。

谈些什么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两国于1972年签订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并于2004年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回望过去半个多世纪,中英关系历经风雨,具有韧性。

目前,中国仍是英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近年来,中英年双边贸易额都超过1000亿美元。

深度  src=

中国目前仍是英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图为英国国旗资料图

有舆论指出,经贸合作是中英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英国外交大臣可能进行的访问中,加强经贸联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或成为双方讨论的重点议题。

14日,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雷诺兹在伦敦出席活动时指出,英国政府正寻求与中国重建关系;英国不打算追随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因为英国企业并没有提出需要调查的申诉。

“英国官员这番表态并不让人奇怪。”崔洪建指出,一方面,近段时间,中欧贸易摩擦对世界的外溢影响受到非欧盟国家的普遍关注;另一方面,英国在“脱欧”前就被视为欧盟内部主张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的代表,它也想通过最新表态释放多重信号,包括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加强两国间贸易合作等。

对于这次英国外交大臣可能与中方交流的话题,崔洪建从象征和实际两方面进行观察。

象征层面,预计工党政府将展示有意调整对华政策、重启对华关系、加强对华联系的姿态。

实际层面,英国方面是否能与中方切实讨论两国关系低迷的根源、英方将作出哪些积极调整,以推动两国关系逐渐回到正轨,引人关注。双方能否通过前期工作,就重启一系列对话交流机制达成初步共识,甚至拿出时间表,受到期待。

重在行动

与去年8月情形相似,在外交大臣即将访华之际,英国国内又响起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上周,英国安全局军情五处负责人麦卡勒姆又鼓噪中国仍是“一个重大风险”,两国关系“存在需要管理的风险”。但话锋一转,他又强调中英经济关系支持着英国的增长,需以更细致的方法处理两国关系。

深度  src=

英国军情五处负责人麦卡勒姆此前又鼓噪中国仍是“一个重大风险”(资料图/路透社)

一边警告,一边拥抱,有评论称,上述发言再次凸显英国对华政策方面的自相矛盾:在意识形态上将中国视为对手,跟随美国进行遏制和打压;但在内外挑战下,为维护自身利益,又不可能真的对华“脱钩”。

如何看待英国对华交往过程中的不同声音?在工党政府任期内,中英关系会向何处去?

崔洪建注意到,在工党政府上台前后,英国曾提出对华“3C”(合作、竞争和挑战)问题。它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对华“三分法”、欧盟对华“三重定位”的翻版,隐含着试图对中英关系的不同领域进行区分、并根据不同逻辑加以处理的意味,比如,将经贸、全球治理等归为可展开合作的领域;将人权、网络安全等视为存在竞争或面临挑战的领域等。这种人为划分双边关系政策领域的做法,本身就体现出对华态度的某种消极。从近年来美国、欧盟对华交往的实践可见,“三分法”非但不能产生积极效果,反而会引发更多混乱。

展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英关系,崔洪建指出,英国国内舆论环境未出现较大改变,工党政府仍会面临来自议会、国内对华不友好势力的压力。因此,其调整对华政策的努力能取得怎样的进展仍不明朗,其中有几个观察点。

一是工党政府能否在对华政策的各领域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二是英国外交大臣实现访华后英国舆论的动向以及工党政府的应对。

三是美国因素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崔洪建指出,这些年来,中英关系从早期的“迈向黄金时代”到现在处于低谷,与美国对华立场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接下来,美国因素将如何影响中英关系,关键取决于英国。如果工党政府以所谓英美特殊关系为优先,并让中英关系服从于英美关系,那么,中英关系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如果工党政府能像当年的卡梅伦政府那样,秉持平衡的外交思维,既维持对美关系,又发展对华关系。那么,英国政府的外交空间就会增大,其处理对华关系时受到的美国因素影响就会减弱。

“希望英国工党政府能通过务实行动,让人们看到中英关系逐渐回归正轨、稳定发展的希望。”崔洪建说。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