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通货膨胀的世界被确诊“文字讨好症”。
爱你=谢谢、“宝”被当做逗号用、帅哥美女不指颜值只代表性别、哈哈哈是敷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是好笑...
朋友们,我们正处在语言通货膨胀的世界啊!
首先定义下什么是“语言的通货膨胀”:普遍表现为词语随意滥用,情绪过度夸张,极端表述正常化。
语言已经膨胀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称呼已膨胀
推开办公室的门,一半“老师”一半“亲爱的”。
来到理发店,一半“首席”一半“总监”,总监还分设计总监和创意总监。
点开一部电影,全员皆“主演”:领衔主演,领衔男主演,领衔女主演,特别主演,特邀主演,荣誉出演,友情出演,特别介绍......
行,工作场合咱们都礼貌疏离点,和朋友聊天总不用这么客气了吧?确实,是不客气了,都亲密到让人腻歪了。
全名、名字后两个字、亲、宝贝、宝宝、宝......已经开始好奇再发展下去还能咋叫了。
“老师”不再代表身份,“宝”也不表达亲昵,全是礼貌话术。
情绪已膨胀
表达开心的“哈哈”膨胀:
“哈哈”=完全不想笑;
“哈哈哈”=敷衍的笑;
“哈哈哈哈哈”=有点好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是真好笑。
哈,已经到了不折行都是假笑的程度了。
表达爱意的“爱你”也被滥用,“爱你~”已经从“i love you”变成了“thank you”纯纯就表达谢意非爱意。
感叹号的使用频率也变高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足以显示出!我!真的!很热情!咱们的友情!对话!很真诚!!
评价用词已膨胀
好,是无法用来形容好的,得是“爆”、“哭了”、“绝了”、“超绝”、“yyds”。
看到类似形容词,请主动降低期待值,自动降低两个度,方可还原原貌。
语言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并发症:文字讨好症。
赛博临床表现为:
人们在回复消息时,常常用一些亲昵的词语后缀或叠词来回复对方,表现自己是在积极地回复而非敷衍,使对方更加舒服。
常驻嘉宾为:
语气助词:啦、滴、呀、呢、嘟;
符号标签:~、!、玫瑰花、烟花、大拇指、奋斗;
词语叠用:好的好的、没事没事、okok。
无论是语言的通货膨胀还是文字讨好症背后都有同样的原因:
第一,营造“你好我好大家好”氛围的必要性。
线上交流成为了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常态形式,可隔着屏幕我们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和姿势,所以无法确认对方态度。通过这些约定俗成的通胀语言,就可以维持最和谐的氛围,避免误解产生。
你:老师辛苦看看~
对方:嗯嗯好的宝子,辛苦(玫瑰花)
于是事情就顺利推进了。
第二,潜意识中的归属感。
掌握互联网话语体系的年轻人,是推动语言膨胀+讨好流行的主要推手。当参与创造和使用一种“新语言”时,我们会产生“我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心理,这种语言成为了代表年轻和先锋的象征,当我们使用这些词汇时就像在对暗号:咱们都是一个圈子的潮人~从而获得归属感。
无论是为了跟风、害怕被时代抛弃、表示自己先锋,身边使用的人一多,个体或多 或少会受到感染,这种“约定俗成”也渐渐转变为日常表达习惯。
以上语言现象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
首先无法否认的是,语言膨胀带来了语 言贬值。经济学上,通货膨胀往往带来价值贬值,语言上同样如此,这种贬值体现在两处:
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上
当我们长时间使用一种语言,就会养成“语言惯性”和“语言惰性”,即习惯用这一套语言体系评论所有事情。而当这套语言体系是互联网热词,特别是“概括性”热词,我们就会丧失表达的准确性与精准度,从而影响讨论的走向和深度。
例如,内卷,本意是无意义的竞争,现在却代表了一切和努力相关的情景。刻苦努力是内卷、积极进取是内卷,只要不摆烂就都内卷;pua,本意是精神控制的延伸,如今发展到只要是和批评相关事情,都要被归纳为“pua”。
“抽象”、“难评”、“无语”,也成了万能评价词,无论人做了什么复杂的事情,让人产生了什么复杂情绪,最后都可以用“真无语”结尾。
习惯用概括性热词回答一切后,表达能力会在无形中消解,形成:离开这些词无法交流,越离不开越用,越用表能力越差的恶性循环。
语言传达的情感浓度上
当词语本身的力度被减弱,人们就需要使用更多或力道更大的词语表达相同意思。
例如,本来表达认可或满意只需要一个“好”字,现在需要跟进成:好的好的、非常好、超级好!才会显得不敷衍,无形中导致沟通成本上升,但是准确率却下降,我们需要在表达中过滤“杂质”才能得到真实感受。
相反地,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膨胀提升了沟通效率。
称呼、方式、节奏,都是沟通中会影响局面的小细节,但当大家都暗忖一个套路时,就会变得容易了。说白了:套模板就是好用。
不管对方职级,一律都“老师”,不管对方身份,一律都“宝子”,不用猜对方心情,看到“嗯嗯、~、好滴”那就没有撕破脸,起码能苟完这次合作。
所以这些现象到底是好是坏呢?
答案就交给大家结合生活自行感受了啦~毕竟交流的本质是准确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选择哪种表达方式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编辑:Nagasaki
撰文:Miao
排版:Lydia
设计:姜黑勒久
图源:新浪微博、抖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