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六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49位获奖的青年科学家迎来了自己的荣耀时刻。据介绍,“科学探索奖”主要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为“探索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资助,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
今年获奖的49位科学家分别来自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其中前沿交叉领域的获奖人之一,浙江大学研究员冯建东出生于1992年,他瞄准的单分子蛋白测序方向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医学科学领域的获奖人之一,北京大学曹云龙出生于1991年,计划探索应对快速突变病毒的广谱多价疫苗通用设计。
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公益奖项“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发起人包括杨振宁、饶毅、潘建伟、高文、施一公、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目前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
“6年来,6000多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参与了奖项申报,297位顶尖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在颁奖典礼上表示,今年首次有两位“90后”获奖,越来越多的年轻科技人才正在基础科研第一线“挑大梁”、“当主角”。
科学探索奖官网数据显示,297位获奖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35周岁及以下占比10.9%,最年轻获奖人年仅30周岁。297位获奖人共中有7位女性获奖人,占比10%。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在数学物理学领域首次出现3位女性获奖人,占据半壁江山。
6位数学物理学获奖人
“1秒的1/60,是人眼的时间分辨率;0.1纳秒,是5G赫兹传输一个字节所需的时间;但今天,我要讲的是更短的时间尺度,十的负十三次方秒,万亿分之一秒。”这是第六届科学探索奖数学物理学领域获奖人、清华大学教授周树云的研究领域。未来,周树云将致力于实现周期光场驱动的瞬时能带调控和瞬态相变。“想象一下,用一个万亿分之一秒分辨率的设备摄像机,拍摄电子在材料中跳舞的‘电影’,那是多么神奇。如果我们能用飞秒脉冲激光去调控材料的物理性质,我们就有希望实现更高速度的器件”。周树云在颁奖典礼上表示。
除了对科研原创提供资金支持外,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还在探索为获奖人提供创新模式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各领域科学家思想碰撞,增进合作。本届生命科学领域获奖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闫建斌,在解析“抗癌明星药物”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步骤方面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未来他希望在紫杉醇的高效生物制造方向进行探索。
“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紫杉醇的规模化生物制造可能还需要个8年、10年,但是我现在觉得不会那么久。获得科学探索奖帮助我更好地推进紫杉醇的相关工作。”闫建斌说,“这个奖本身就是不同的学科领域交流合作的优秀平台,已经有几位获奖者和我在探讨新的研究方向,这些各领域选出来杰出的科学家在一起跨学科交流合作,这大大增强了创新能力”。
南都记者 马宁宁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