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开幕,伴随着一场场酷炫的飞行表演,多款竞逐低空经济领域的有人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也在航展现场揭幕,完成首发。
南都记者关注到,在航展现场各款首发的低空飞行器中,有商业化企业化的成果,也不乏国家队的身影。本届航展现场,航空工业集团发布了AR-500B无人直升机、AR-E300型eVTOL等7款低空经济产品,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了鸣镝-200涡喷动力垂直起降飞行器等,竞逐低空经济赛道。值得一提的是,航天科技集团还在航展开幕当天宣布,成立航天时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并举办了揭牌仪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动作意味着,“国家队”正跑步入局低空经济。有专家对南都记者表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各有优势,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带头发展。
航展现场展示的低空飞行器。
国企、民企竞竞逐eVTOL,专家直言电池成发展痛点
在本届航展的低空经济馆中,多家企业谈到:当前正在研发或者已经生产了eVTOL,很看好eVTOL这条赛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亦在航展现场谈到,低空经济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是城市空中交通,eVTOL尤其是无人驾驶eVTOL是未来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
以沃飞长空此次参展的AE200航空器为例,这是一型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货运典型载荷为500公斤,最大航程2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248千米。
沃飞长空展商的工作人员也告诉南都记者:“这款eVTOL可用汽车的充电桩进行充电,我们跟新能源汽车公司有合作。”但当被问及一次需要充电多久时,该名工作人员并没有直接回答。
另外,由航空工业集团发布的AR-E300,是一款可快速更换载人舱与载货舱的eVTOL,最大商载120公里,最大航程为30公里,最长续航时间为40分钟。
由航空工业集团发布的AR-E3000电驱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南都记者观察到,无论是低空经济馆中展示的各种eVTOL,还是航空工业发布的新型eVTOL,最大航程基本在200公里左右或以内,续航时间25—50分钟。对此,多位专家也就此谈到,这样的续航时间还不能达到eVTOL规模化应用的要求,电池痛点亟待解决。
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邓景辉在航展现场表示,电池技术制约着大吨位、新构型eVTOL的发展,比如放电倍率不够高等。目前我国的电池技术主要靠汽车产业牵引。
“其实,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绿色能源,混合动力(油电驱动)也是一种方向。”邓景辉建议。
南都记者关注到,本次航展,北京航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突击鹰-2000倾转旋翼eVTOL就是混动的。该公司的工作人员高鹏对南都记者表示,此次发布的突击鹰-2000是一款1.5吨级的双发混动倾转旋翼有人/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能够搭载5名乘客或500公斤物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350公里/小时,航程更是超过800公里,解决了市场现有eVTOL普遍存在的航程短、载重小的问题,拓展了eVTOL类产品的实际应用场景。
此外,中国航天集团在此次航展中发布的鸣镝-200涡喷动力垂直起降飞行器,采用倾转涡喷发动机技术,也给低空飞行器的动力来源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航天集团在此次航展中发布的鸣镝-200涡喷动力垂直起降飞行器。
国企进场晚不晚?专家表示低空经济需要“国家队”带头
随着航空工业和航天集团发布的无人机、eVTOL亮相中国航展,11月12日,航天科技集团签下600亿元大单,其中,低空经济成为签约项目板块之一。
签约仪式上,聚焦促进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重庆市有关部门与航天科技集团九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打造低空飞行示范区。重庆市将依托航天科技集团九院的牵引带动,加快央地产业合作模式的创新,通过航天技术赋能低空经济,在低空安全管理、行业服务上先行先试,拓展低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南都记者关注到,除了航展中的8号馆,1号馆和7号馆也都分别设置了低空经济展区,分别展示着航空工业和航天集团的低空经济产品。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持续火热,如今,两大航空航天央企跑步入局低空经济。
如何看待此时国家队进场的时机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院长孙长江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各有优势。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大量投入,国有企业在资金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此时需要国家队带头发展低空经济。而民营企业的参与,也有助于为行业发展探索新方向、新功能。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规模将达到9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将成为最大的eVTOL/UAM单一市场,占全球行业规模的28%以上。
面对万亿级市场“大蛋糕”,航空工业集团民机国合部副部长赵雷在航展现场也谈到,当前低空经济行业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但市场一定会大浪淘沙,筛选出优质的企业和产品,“我们要思考,航空工业有何比较优势,通用航空已经发展了70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和人才,面对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产业,未来要在降成本、适应场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
采写:南都记者杨文君 莫倩如 发自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