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在26日公布的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结果中,共有9家企业的9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工信部在去年的例行检查中就发现,7个新能源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更早一些,工信部在组织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25家企业的27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已成顽疾,不可放过。
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意味着这些车型在不同生产线上生产的汽车,其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从法律法规看,新能源汽车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不仅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还违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让人忧心忡忡的是,此类问题的存在,将带来安全隐患。
工信部称9家企业的9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公众有权知道都是哪些企业、都有哪些车型、都存在哪些问题。
不管存在哪些问题,都需要查清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更要给公众一个说法,如何消除这些问题?事实上,工信部也表示,将按照有关管理的规定,依法依规处理。此前,工信部曾表示,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如此种种,都意味着车企整改不能蒙混过关,整改到位才能抚慰人心。
为此,则需直面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命题:新能源汽车越是发展迅猛,越需把稳方向盘;越是一路高歌,越要注意适时踩油门。
即以智能驾驶为例,11月26日的《法治日报》刊登报道称,一名新能源网约车驾驶员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模式后,居然睡着了,让乘客胆战心惊。专家指出,智能驾驶非无人驾驶,须尽快完善道路交通运输规范。
对问题车企或者对车企问题,公众既要盯住不放,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正如有网友所称,新能源产业还在发展中,有问题不怕,只要及时整改,把产品做得越来越好,消费者还是会支持的。
再过几天就是“全国交通安全日”,交通安全的一大前提是车辆安全。前不久,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年产1000万辆的荣耀时刻,振奋人心。在抓住机遇中正视问题,在一路奔驰中消除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跑出中国速度,还能迎来更多高光时刻。
现代快报/现代+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作者为央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