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赵竹青
“3、2、1,点火!”11月30日22时48分,长征十二号火箭在我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海南商发)顺利升空,首发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后首次执行火箭发射任务。首发亮相的圆满成功,意味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上的“最后一块拼图”正式补齐。
“我们正在创造历史!”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郭强表示,未来,海南商发将以每年16次的高效率,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按下“加速键”。
长征十二号火箭发射现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十年磨一剑。中国商业航天已经走过“从0到1”的“拓荒”阶段,迎来了快速成长的春天。
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突破至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2023年,我国一共实施了67次航天发射,其中商业发射26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领域正在迎来全面爆发。上半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射次数为17次,占比56.67%,同比增加41.67%。在上市公司半年报中,多家商业航天企业业绩增幅超过100%,被评价“远超市场预期”。
技术持续突破——
今年1月,东方空间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首飞;6月和11月,航天八院、蓝箭航天先后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距离可回收火箭更近一步。
投资表现活跃——
2月,千帆星座(也称“G60星链”)的运营方垣信卫星宣布完成6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不乏诸多国资的身影;9月,航天领域“国家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立商业卫星公司、商业火箭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量级。
应用不断拓展——
10月,中科天塔推出我国首个航天大模型“华山”,辅助在轨卫星实时管理;深蓝航天探索通过网络直播预售“太空旅行船票”,赚足了眼球;中国空间站首次向商业航天“敞开怀抱”,“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成功入选空间站低成本货运方案,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
开始走向国际——
11月,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以“一箭15星”的方式将包括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在内的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
当前,商业航天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领域之一。专家表示,商业航天不仅能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上下游高精尖产业发展,更可以推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布局,开辟新发展赛道,是未来产业的关键。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3月,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加码布局。今年1月,北京市印发“行动方案”,提出若干措施壮大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5月,湖北省发布“行动计划”,计划到2028年,全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10月,广东发布“行动方案”,计划到2026年,全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
展望未来,商业航天最受期待的领域——卫星互联网正在迎来建设高峰期。目前,中国已经规划了多个“万星星座”计划,其中,千帆星座作为先行者,已正式开启组网建设,计划至2030年底部署1.5万余颗卫星。巨量的卫星发射需求,将极大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助力商业航天“振翅高飞”。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近日在珠海论坛上透露,《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6-2035)》正在编制中,将为商业航天留出更大发展空间。
“国家航天局支持鼓励、规范有序发展商业航天,加强顶层规划,优化行业准入,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参与国家项目,推进商业航天共建共享,支持商业航天企业‘走出去’。同时,要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建立商业航天联盟,切实打造商业航天新增长引擎。”李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