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有诸多不同的技术方向,我依然觉得没有哪条技术方向一定是未来,技术选择应该是开放的。”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陶虎看来,技术的落地将取决于应用场景,有的场景下可能高通量柔性的技术路线会有更好效果,但在类似于偏瘫与中风的场景中,大通量小创伤可能使用起来就会更方便。
“在短期内,脑机接口落地的关键也正取决于这项技术是否能给重大脑疾病带来重大收益,尤其是过去的治疗手段所不能带来的收益。”
在陶虎看来,脑机接口同样也是妥协与优化的艺术。一方面,进行脑机接口治疗,尤其需要谨慎评估对病人带来的收益是否能弥补对病人进行脑部手术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在技术本身的演进上,也必然要为了安全来舍弃一部分的“激进”。
“信号的物理本质决定了,脑机接口越接近大脑,那么采集到的信号质量就越好,调控大脑的精度就越高,但这可能也会对大脑有更大的损伤。”也正因此,对于技术本身来说,克制自己的炫技,平衡对于功耗、发热的要求,减少对脑部的损伤,做好对现有场景与病症的支持,这些无论是对患者个体,还是整个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减少脑机接口的植入对脑部的损伤,正是脑虎科技长期以来专注研发将蚕丝蛋白应用于脑电极植入的意义。脑虎科技的“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系统”独辟蹊径,将中国传统材料——蚕丝应用于脑电极的植入,只要打一个不到1毫米的微孔就可以顺利植入。
“大脑很软,很硬的东西植入进去,对大脑会有损伤,但很软的东西又植不进大脑。”如何突破这个矛盾?马斯克选择了用机器人的方式,通过钢针植入柔性电极,而后将钢针退出,但这同样存在问题:首先,钢针强度仍然很大,其次,需要提前规划血管位置,在临床上会相当复杂。
而蚕丝蛋白从蚕丝中提取而成,将它包裹在柔性电极后,它的硬度会远小于相对更硬的血管,可以直接滑过血管而不用担心损伤,“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盲插。”盲插的好处在于不用大面积开颅,开颅伤口只需比电极大一点点即可完成植入。
“这一技术路线从长远来讲,不管是对病人的创伤,还是植入的方便性,都有很大的优势。”
“设计制造的底层核心工具,其实国际上大家都一样,现在我觉得国人在编解码这块可能还有优势。”陶虎谈到,“随着硬件本身采集能力的飞速提升,对于整个编解码算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编解码方面,脑虎科技团队现在已经能做到256个通道,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这一通道可以将包括手部动作控制等很多精细运动结构数据化,从而使得意念控制外设能达到一个更融洽的程度。
“BCI大会是国际上在脑机接口领域非常顶尖的一个会议,本届是该会议第一次来到中国,并且选在上海。”在陶虎看来,上海天然具有做脑机接口产业的科技禀赋,不仅仅是在于其国际化的属性,更是在于脑机接口本身正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的一个交叉点——“我们需要集成电路的方式做脑机接口,需要电极芯片、系统集成,也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方法做大规模的脑电数据对接,同时脑机接口应用于临床,本身也是生物医药的一部分。”
在陶虎看来,脑机接口目前仍是新兴产业,因此现在更需要的是资源的集中投入,在过去,国内的初创企业、科研团队,往往需要从各个渠道寻找资金,但如今随着国家与上海市在这一赛道的愈加重视,对于一批“种子选手”给予必要支持,从而避免在赛道初期就内卷与内耗。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