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阿兰·梅里埃助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对外合作,克劳斯·施瓦布促进中国对外经济交流合作,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推动中国奥林匹克事业走向世界……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

  作为引进的顶尖人才,莱维特与来自生物化学、计算科学、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的中国科研人员一起,共同推动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他以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大楼的建设过程举例:“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竣工了,这是惊人的成就。”

  2021年,莱维特在家人帮助下开设了B站科普账号,如今已是一位拥有45万粉丝的知名UP主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迈克·莱维特头发灰白,面庞瘦削。架在鼻梁上的红框眼镜,挡不住双眸透出的睿智。

  20岁起,莱维特就把“像一条含有20种彩色珠子的项链”的蛋白质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生命“组装”的奥秘,他将定量分析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领域,以计算机软件而非实验仪器为主要工具研究蛋白质折叠。

  2013年,莱维特因“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起,作为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重要开拓者之一,莱维特被复旦大学引进,带领该校交叉学科团队开展定量生物学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蛋白质折叠的三维结构。

  2024年,是77岁的莱维特在复旦大学任教的第六个年头。“我为能来到复旦工作感到骄傲。我也很喜欢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现任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莱维特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瞭望  src=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莱维特成为首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主讲人(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汇聚天下英才

  2018年3月,时任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带队赴以色列,邀请莱维特加入筹建中的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

  作为引进的顶尖人才,莱维特与来自生物化学、计算科学、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的中国科研人员一起,共同推动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如今,‘计算’已渗透到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每个角落”,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介绍,用定量生物学方法预测蛋白质结构,是该院的研究方向之一。

  具体来说,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预测海量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绘制蛋白质“三维地图”,高效“定位”药物靶点,为药物分子设计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药物设计全链条开发能力。人工智能系统还能为科研人员“分忧”,助力研制新蛋白材料,用于化工、能源、环保等行业。

  面对如此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持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基础研究步伐。在上海,当地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软硬环境,多措并举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人才、活跃在国际学术最前沿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年英才。

  “科学应该向世界开放,让世界各地顶尖人才汇聚一堂。”在与上海结缘的几年间,莱维特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创新的支持和对人才的渴求,“我喜欢上海,因为她体现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样子。”

  “这是惊人的成就”

  “基础研究就像蚂蚁寻找隐蔽的食物。”2022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首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莱维特讲述了对原始创新的理解。

  “有人认为基础研究无用,会因为看不到‘眼前效益’而难以保持定力。”莱维特认为,不应对“看似没有效益”的基础科学设限。

  从开始从事复杂化学系统多尺度模型研究,到获得诺贝尔奖,莱维特用了45年的时间。“不是因为我不够好,而是人们当时尚未意识到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他说。

  复旦大学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视,令莱维特印象深刻。

  从围绕重大任务需求组织“大科学”研究,到部署“科学智能”科研范式变革,再到试点推行10年或以上长周期学术评价,近年来,复旦大学不断完善基础研究的支持、组织、评价体系,围绕强化基础研究持续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促进创新策源力不断跃升。

  上海市和复旦大学勇于“白手起家”,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的魄力和行动力,令莱维特十分惊叹。他以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大楼的建设过程举例:“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竣工了,这是惊人的成就。”

  “这里有一系列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供科研团队研究结构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莱维特说,“对良好科研生态的打造和对优秀人才的重视,让我看到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决心和力度,这将使上海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播撒科学的“种子”

  过去三年,莱维特面向复旦本科生亲自讲授“定量生物物理学前沿导论”通识教育课程,吸引众多来自生物、物理、化学、药学、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甚至青年教师也前来“蹭课”。

  课堂上,莱维特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数据模型“娓娓道来”,还设置了讨论和提问环节,倾听学生的疑问并作出细致解答。

  在他看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定量生物学已经从一个冷门学科跃升为引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龙头学科,成为促进医药行业颠覆性创新发展必须占领的制高点之一。与之相适应,要大力培养定量生物学人才。

  “重大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需要基础科学更开放。”莱维特认为,为本科生上课就像“播种”,会激发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莱维特“播种”的平台不止于此。2021年,他在家人帮助下开设了B站科普账号,如今已是一位拥有45万粉丝的知名UP主。“这非常有趣,中国的很多年轻人喜欢这种方式。你不能期待他们每个人都看懂科研论文,但可以帮他们通过网络与科学家交流。”

  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成为“科学界的发言人”,告诉全世界年轻人:科学研究会给人类带来福利,科学家的生活充满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