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4日电 题:汇聚“智能向善”力量——智库报告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新华社记者郑明达、齐琪、顾煜
  技术深刻影响着媒体的变革和发展。如今,“智媒”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面对当今技术革命浪潮,人工智能如何助推新闻媒体转型升级?全球新闻媒体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与担当?
  14日,在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上,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面向全球发布《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智库报告。报告全文约2.2万字,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给传媒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深入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新角色、新使命、新责任,呼吁全球新闻媒体更好捍卫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

      机遇:智媒时代 未来已来

  从一张报纸到集合纸、端、网、号于一体的全媒体平台,从一天一报到24小时全时播报……在新闻媒体领域,智能“涌现”与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共同点燃了新一轮媒介革命的引擎。
  智库报告指出,人工智能为新闻媒体产能新驱动带来良好机遇。
  当今,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式增长,算法推荐、语音交互、知识问答、图像生成等技术应用不断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蔓延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精准的搜索引擎、分析引擎和可视化组件,为采编人员提供更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多元观察视角。
  智库报告举例说,在内容分发环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画像,高效管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推荐已经成为新闻分发的主流方式。媒体的推荐逻辑不仅基于历史浏览记录,还将更多精细化的数据纳入考量。从新闻体验来看,人工智能帮助读者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随时触达。
  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媒体的深度结合,不仅强力赋能新闻信息生产,而且为新闻信息的消费者带来充满惊喜的新变化。
  智库报告讲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传播超越时空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场景都能到达用户。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结合,搭建起全方位、多感官、多维度的传播场景,为沉浸式体验增添智能维度。
  从业态新前景来看,人工智能,正携手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让“万物皆媒”成为现实。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几乎任何智能终端都不仅是内容分发接收终端,也是人机互动、协同、陪伴的能动主体。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支撑下,“媒体平台化”的现实可能和未来空间进一步被拓展。
  此外,智库报告提到,人工智能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数智化转型不仅体现在内容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更涉及整个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重构,并将推动传媒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传统传媒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传媒业态或将加速呈现万物媒介化、媒体平台化、产业数智化的新前景。正如智库报告所说,新闻媒体正迎来产能新驱动、体验新升级、业态新前景的良好机遇。

      挑战:人工智能催生多重风险

  一切技术发展,都具有“福祸相依”的两面性。
  智库报告提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工智能发展在赋能新闻媒体的同时,其不当滥用、恶用,也催生出种种风险。
  制造虚假信息引发信任危机——
  人工智能的介入从技术上降低了虚假信息生产传播的门槛和成本,大幅提升了正常信息环境中虚假信息的数量级。人工智能助长虚假信息泛滥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警惕与担忧。以“深度伪造”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突破文字限制,可以通过对图像、声音、视频的篡改或伪造,产生高度逼真且难以甄别的多媒体信息。
  技术滥用破坏舆论生态——
  人是舆论的主体,也是舆论环境的关键构成要素。
  智库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难以摆脱内嵌于数据和算法中的偏见,以及定制化内容的“茧房”效应,对独立、理性、健康的个体认知与价值塑造带来挑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舆论操纵的手法不断翻新、工具持续升级,舆论生态进一步复杂化与浑浊化,对社会的正常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快速发展加剧治理隐忧——
  随着新型人工智能的密集涌现,人工智能带来的价值争议和治理难题也已初露端倪。在发展路径上,人工智能具有基于程序自我学习控制等特点,这种“技术黑箱”令人工智能的“未知”远大于“已知”,引发了对其发展路径的广泛争议。
  智库报告提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但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时间差、空白区。尤其在隐私、版权等具体问题上,如何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建立公正透明的版权机制,对各国立法者提出了迫切要求。
  智能应用加大发展鸿沟——
  智库报告指出,和任何其他影响深远的技术突破一样,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带来社会财富和权力的转移,引发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从个体差异而言,老年人群体、低学历群体、低收入群体等在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不断被边缘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新型的“弱势群体”。从城乡差别而言,人工智能“洼地”的普遍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社会的分化与撕裂,技术发展的“红利共享”仍任重道远。

      使命:“智能向善”“以人为本” 彰显媒体力量

  未来已来,但未知大于已知。
  如何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广泛凝聚世界共识?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中提出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等基本原则,为解决人工智能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此次发布的智库报告提到,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加快智能驱动,提升媒体价值——
  从纸媒走向智媒,传统新闻媒体如何更好发声?
  智库报告呼吁,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工具价值,注重自我技术赋能,从传统“信息加工者”转型为“智能信息生产者”。同时,既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又尽力规避人工智能技术风险,在媒体领域建立人工智能风险测试评估和防范保障体系。以更有深度更有品质的新闻产品,满足受众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立足善意使用,健全伦理规范——
  人工智能时代,全球媒体在强化技术应用的同时,要坚守新闻伦理、践行社会责任。
  智库报告说,新闻媒体要以新闻真实性作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终标准,用真实报道构建公众可信赖的基础认知空间。关注人工智能潜在的技术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和经济社会风险,监督反映人工智能模型算法“黑箱”带来的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泄露、深度伪造风险、版权归属问题。
  加强对话合作,完善全球治理——
  智库报告提出,各国媒体应当共同致力于弥合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智能鸿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会整体认知水平提升。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享最新动态和知识成果,鼓励技术开源,探索人工智能媒体运用标准。各国媒体应围绕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议题,引导理性讨论,倡导共同价值,推动公众关注、认识和参与治理进程。
  与时代偕进,向数智而行。
  在人工智能掀起的时代浪潮下,世界各国媒体需要机遇共享、风险共担,以专业优势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舆论生态,为构筑开放、公正、有效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汇聚强大的媒体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