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造“一辆车”,携手培育产业生态

  新华社天津10月24日电 车灯、座椅、车身、变速箱来自天津,蓄电池、行李架来自河北,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来自北京……在京津冀地区,三地合力共造“一辆车”的故事在持续上演。

  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京清汽车产业园内车辆穿梭,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作业井然有序……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简称“海拉车灯”)的智能化设备快速运转,一个个汽车大灯从生产线上下来后被运往物流车间,在检测合格后,发往距离公司仅40公里外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今年以来,公司订单量持续增长,正在研发的北京奔驰配套新产品投用后,每年将为企业新增产值1亿元!”海拉车灯负责人薛德勇激动地说。

  成立于2016年的海拉车灯主要从事汽车LED智能照明系统的研发生产。落户8年来,海拉车灯年产值已从最初的9000万元增至去年的8.9亿元。产值增长了近十倍,业务范围也从京津冀拓展至全国各地。

共造“一辆车”,携手培育产业生态
  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生产线。新华社发

  薛德勇说,车灯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照明用途,不仅增添了许多创新功能设计,而且成为整车制造商凸显品牌辨识度、彰显驾乘者个性的重要元素。车身照明产品与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是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浪潮的一部分。

  海拉车灯目前主要为北京奔驰配套生产LED汽车灯具,覆盖全系车型。“未来,我们将针对新能源业务、车联网技术等领域,与更多高科技、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共建产业新生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薛德勇说。

  海拉车灯所在的京清汽车产业园位于京津腹地。十年来,园区企业数量从700余家增至5000余家,投资总额从500余亿元增至1000余亿元,成为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不只是在京清汽车产业园,位于武清区南蔡村镇金博工业园的天津伽蓝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同样热火朝天,汽车车灯、内外饰零部件、涂装研发及生产设备忙碌运转。

  公司总经理杨震说,今年以来,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公司的订单已经持续到年底,全体员工信心满满。

  “目前我们的订单仍以传统燃油车配件为主,但已从研发生产端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杨震告诉记者,为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公司今年投资900万元,新建生产车间4920平方米,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研发生产用于小米、问界等新能源车型的零部件,预计下个月投入运行。

  据天津市武清区工信局统计,武清区已经聚集了新伟祥、日进、海斯坦普等150余家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关联的企业,超过75%的企业为北京奔驰、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北京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配套服务。2024年上半年,武清区汽车相关产业完成产值120.87亿元,同比增长11.4%。

  作为京津冀推进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得到三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2023年9月,三地联合发布了《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图谱》,瞄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共铸“一条链”,共造“一辆车”。

  为顺应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需要,今年7月,京津冀三地谋划联合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基地选址北京顺义区李遂镇、天津武清区京滨工业园、河北廊坊安次区安次高新园,三地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同步开工”“协同招商”原则协同建设,打造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10月,三地企业代表联合发布《共建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倡议》,致力打造汽车“2小时产业圈”。

共造“一辆车”,携手培育产业生态
  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停靠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协同发展中心前。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摄

  如今,日益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正在京津冀地区加速形成。小米SU7等车型热销,一汽丰田bZ3 CROSS等新车型在三地协同配套,年内将量产;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配套工程加速实施,一小时汽车零部件配套圈正在形成。据统计,天津12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小米、理想等北京整车生产企业供应链,河北22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北汽集团、一汽丰田以及小米、理想等京津整车厂供应链。

  “去年以来,京津冀工信主管部门联合成立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联合绘制形成产业链图谱,全力打造产业协作‘实景图’,逐步从‘共识’走向‘共赢’。”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说,未来,天津将进一步深化图谱应用建强链条,加快从“落图”到“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完)

  统筹:曹建礼、邵香云

  记者:王宁

  海报:实习生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