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全球挑战的未来人才?如何重新定义大学的角色与价值?
10月23日至25日,Universitas 21全球教育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U21国际大学联盟29所成员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发起“群聊”,围绕主题“面向未来的教育:聚焦全球胜任力、国际学习与机遇的校园”展开讨论。
据悉,此次会议是U21国际大学联盟的年度主题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教育创新、学生体验、国际化主题,这3项议题原本是U21国际大学联盟3个年度会议的不同专题。而今年,U21国际大学联盟首次把这三个会合并为一个大型会议——全球教育大会。
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卫东在开幕式上表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开展对话并交流实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者应当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从而为未来做好准备;上海交通大学期待与各成员高校深化合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务长Simon Chesterman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浪潮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Chesterman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大学必须重新考虑应该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和技能。
他同时抛出一个关键问题: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么?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就业市场的结构,许多传统职业可能被机器取代。因此,大学不能仅仅聚焦于提供专业知识,而是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即机器难以替代的“软技能”。这意味着教育目标和课程设计都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以确保毕业生在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力。“我们需要以更谦逊的态度来对待人工智能,并关注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长期影响。”
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交大方案,是怎样的?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介绍,学校通过重新设计课程、重构专业,实现人与AI的协同发展,让学生学习“真知识”,更好地理解、应用和创造知识,以应对未来挑战。同时,交大致力于人工智能治理,以确保AI的使用遵循道德规范且恰当。
墨尔本大学副校长Gregor Kennedy以及悉尼大学副校长Joanne Wright关注到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他们认为需要批判地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使用人工智能,对于技术的应用要持审慎态度。香港大学副校长Ian Holliday强调了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呼吁一线教师重新思考教学法及课程评估方式。
面向未来,如何打造一所保障学生全球胜任力、国际学习与机遇的校园?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章俊良与致远学院副院长夏伟梁介绍了上海交大的四大人才培养计划。据介绍,按照“让每个学生更优秀”的理念,交大对100%学生实施“跃升计划”,增强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对前10%学生实施“荣誉计划”,贯通本研课程,缩短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习年限;对前1%学生实行“伯乐计划”,选配最优秀的导师,实行个性化培养,培养未来顶尖科学家;对学业帮扶需求的学生实施“攀登计划”,加强学业帮扶、心理关爱,为学生打通学业上升通道。
会议还邀请企业雇主、工业界专家、学生、校友从不同视角分享为应对未来世界,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分享中,好奇心、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和跨文化能力等成为“高频词”,不少企业表示,这些能力与核心技能并列甚至优先成为企业最关注的能力。
U21国际大学联盟成立于1997年,是由全球知名研究型大学组成的国际高校联合体。目前联盟拥有29所成员大学,分布在六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区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欧洲区的比利时鲁汶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美洲区的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洋洲区的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奥克兰大学,等等。此次全球教育大会是U21国际大学联盟首次尝试整合多个专题会议,打造全方位教育创新交流平台。
文字:谢然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