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网民关切,针对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的专项行动来了。

11月24日,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重点问题,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应该看到,这些年来算法应用生态日益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持续加强治理的典型问题。此次专项行动关注到了近年来持续困扰用户的新现象、新课题,既是管理部门对公众关切的及时回应,也是分门别类的一次精准施策,包含了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关心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

比如,通知明确提到的同质化推送营造的“信息茧房”,实质就是算法机制的不透明,造成了网络平台与用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差”。平台对用户的个性、偏好了如指掌,用户却对它们的运作模式几乎一无所知。长此以往,不仅会诱导用户沉迷,而且有可能形成信息鸿沟、认知偏见,对社会舆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又比如,水军刷榜、操纵榜单、炒作热点等行为,这些年也让公众不堪其扰。网友们迫切想了解,那些极易制造对立、撕裂乃至煽动仇恨的话题为什么总是会上榜,那些缺乏新闻价值的八卦消息为什么总会排在榜单前列?背后到底是算法的机制问题,还是另有人为的“始作俑者”?对榜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平台理应给出明确说法。无论如何,社交媒体榜单的作用绝不应该是“挑事”“搞事”,从而污染互联网空间。

还比如,大数据“杀熟”问题和部分外卖、快递企业的算法盲目追求利益,一味压缩配送时间,导致配送超时率、交通违章率、事故发生率上升,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大家都不陌生,但至今仍未彻底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此类算法可以给相关企业、平台带来可观的收益,而消费者、用户作为弱势的一方,却无法掌握、理解算法机制中的“玄机”。有专家已经指出,平台没有理由封闭自己平台的算法规则机制,其合理性需要接受外部力量的审查和评估。

另外,这些年未成年人被平台精准推送的内容中,常常包含擦边色情和语言暴力;不少老年人受困于诱导充值的短视频、微短剧,甚至因为AI制造的假视频上当受骗,损失惨重。这些现象存在已久,也一直让包括家长、子女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牵肠挂肚。因此通知才会强调,要持续优化完善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算法推荐服务。

总之,不管算法的功能再怎么强大,能够创造怎样的经济价值,都不能以损害公共利益,破坏清朗的舆论环境为代价。

事实上,推荐算法终究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使用者的目标和使用方法。因此,相关企业、平台,作为算法的具体使用者、执行者,都应该立即拿出务实而有效的整改举措,认真梳理风险隐患,排查问题漏洞。

根据《通知》的具体工作安排,专项行动会分阶段一直延续到2025年2月14日,从组织企业自查自纠到核验企业自查情况,再到深入评估治理成效,专项行动都为平台预留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台也应该尽快用最实在的行动回应网友的关切,用最诚恳的态度解答公众的疑惑。

算法正日益影响对公众认知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塑造,甚至成为影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因此,企业、平台必须压实的主体责任就是:算法导向正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自主可控。如何让算法技术向上向善,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也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