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朱明皓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
近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大国重器”集中亮相,展示了我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及创新突破,也是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展示窗口。数据显示,本届航展成交了各种型号飞机1195架,签约额达到2856亿元。
“把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契机,通过军民深度融合、自主创新与全球合作结合、低空经济破局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契合推动航空制造业能级跃升,是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朱明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航空制造业是制造业的皇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全面推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引领、智能制造高效生产和新模式新业态拓展持续推动产业快速迭代升级和经济赋能,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航空制造业基本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我国航空制造业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朱明皓:疫情后航空制造业需求快速增长。进入2023年以后,即使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航空运输业仍然能够强势复苏,根据国际航协数据预计,2024年航空运输业收入将达到9640亿美元,净利润将达到257亿美元。我国民航运输业也在快速增长,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比上年增长98.3%,全行业运输飞机比上年底增加105架。通用航空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国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3303架,完成飞行时间比上年增长12.4%。客运、货运和通用航空需求快速增长推高航空制造业发展预期。
军民深度融合,先进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绽放异彩。军机正式进入20时代,歼-20、运-20、轰-20相继在珠海航展亮相,歼-35A对空、对地、对海作战能力一应俱全,多机种配合能够适应复杂的多样化战场环境,彰显了我国国防力量和军事实力,代表着航空制造业的最高水平。民用飞机领域,C919在完成首飞的基础上,已经累计交付11架,运营1.3万小时,形成了稳定的生产制造能力,首款大型远程宽体飞机C929也已经进入详细设计阶段。航空装备基础产品和技术正在加速突破,“零整比”能力不断提升。通用航空领域,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即将在合肥、杭州、深圳等六个城市开展试点,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部署有序,航空制造业布局基本形成。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和公示的四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来看,国家已经布局了西安市航空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哈尔滨航空集群、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沈阳航空集群等6个主要聚集区,从空间上涵盖了东北、中西部、长三角地区,从产业链来看,覆盖了国产民用大飞机以及重要部件航空发动机。我国基本形成了传统哈尔滨-沈阳叠加成都-西安军用飞机以及以上海为主体的民用飞机共同构成的航空制造业格局,航空制造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价值链体系。
以自主创新驱动航空制造业能效提升
中国经济时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航空制造业仍需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朱明皓:航空制造业是典型的长链条产业,产业带动性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其科技属性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最高科技水平。同时,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能够拉动一批从事零部件、材料、工艺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为我国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巩固产业链韧性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航空制造业正在以20系列军机和C919大客机等整机牵引,造就全球第三航空工业强国。在航空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培育难、军民融合生态体系尚不健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仍需突破等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到来,数据变革将会深入经济的方方面面,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契机。我国要加快深入航空航天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资源投入,引导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充分释放市场需求潜力,以自主创新驱动航空制造业能效提升,将航空制造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制造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走中国特色航空强国道路
中国经济时报:推动我国由航空工业大国向航空工业强国迈进,您有何建议?
朱明皓:面对传统航空强国的领先竞争,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航空强国道路,加快完善军民深度融合生态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生态,推动建立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为根本保障、以智能制造为效率提升手段、以人工智能应用为突破点、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核心载体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以此推动提升航空工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带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快速突破迭代,形成重大标志性产品和成果。
一是构建航空工业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针对重大标志性产品和重点型号实施“一品一链”“一链一策”“聚链成群”,构建央地协同、链群协同、政企协同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形成航空工业的产业体系布局。加快六个试点城市经验总结与推广,探索低空经济发展场景,加快产业供需对接,以低空装备产业发展带动军民深度融合。
二是构建坚实的产业基础能力。围绕航空工业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制约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及制造装备、工业基础软件和试验验证和检测检验平台。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研制和验证标准体系,以中国标准推动国产大飞机建设。加快部署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用动力电池、电驱、可变螺距螺旋桨、电控、复合材料等技术和产品,开展跨区域运行调度系统建设。
三是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建设。支持航空工业企业分类开展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推动有基础的企业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探索未来制造发展新模式。构建行业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行业研发制造高效迭代。
四是着力培育一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六家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域升级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域内航空工业产业占制造业比重不低于15%,至少拥有一家链主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国际领先企业水平,拥有国际标准制定能力、技术引领能力、产品定义能力和产业链控制能力,集群内自主配套率超过80%,拥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谱系化产品,促进机构能够支撑政府决策、落实集群智能,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中试验证基地,能够联络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形成创新网络。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