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11篇,聚焦智驾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赛点”后,一众新能源车企为何纷纷瞄准自研芯片,以及对于它们而言,能否直面这个巨大挑战。
11 月末,一众造车新势力纷纷发布了三季度财报。
理想汽车依然是车圈“优等生”,三季度营收为429亿元,同比增长23.6%;调整后净利润38.4亿元人,同比增长11%。小鹏虽然依然身陷亏损泥潭,但营收101.0亿元,同比增长18.4%;净亏损18.1亿元,相较上年同期38.9亿元的净亏损大幅收窄。蔚来则“初心不改”,总营收186.74亿元,同比下滑2.1%;净亏损50.6亿元,同比增亏11.0%。
造车新势力的业绩分化,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迎来淘汰赛,马太效应愈发凸显。接下来,车企如果不想被淘汰,就需要夯实核心竞争力。
前几年,由于刚刚起步,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还围绕基础体验展开。2024年,随着基础配置趋同,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的“赛点”已经变为智驾。
对此,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就对外表示,小鹏的智驾水平要从“第一梯队变成第一”。
此前几天举办的小鹏AI科技日上,何小鹏透露,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一颗顶英伟达Orin X三颗,已于10月跑通最新版本的智驾功能。未来AI汽车将搭载至少3颗图灵芯片。
事实上,不止小鹏,近期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加码自研芯片,以图突破芯片算力触顶的瓶颈,进而给消费者市场带来更高水平的智驾体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芯片毕竟是科技皇冠上的“明珠”,难度颇高。车企如果想要在自研芯片领域有所建树,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在此过程中,持续亏损的车企或将直面资本市场的拷问。
毫无疑问,这次,蔚小理为代表的新能源大战,进去到了关键时刻,谁能摘得芯片这颗皇冠上的明珠,谁就能在接下来的生死时速竞赛中,笑到最后。
▲图源:理想汽车
以理想为例,其Max及以上车型均搭载了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高达508 TOPS。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端到端的能力与芯片的算力成正比,如果想实现更高阶的智驾,那么芯片的算力需要指数级提升。地平线披露的数据显示,L5级自动驾驶算力需求超2000 TOPS,是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的四倍左右。
更令车企感到绝望的是,不光英伟达的Thor芯片难产,国产车规级SoC芯片也进步迟缓。2024年4月,地平线推出征程6系列芯片,其中征程6P作为旗舰产品,算力仅为560 TOPS,和已经问世两年的双英伟达Orin-X芯片并无二致。
考虑到出色的智驾能力,已成新能源汽车销量井喷的关键推手,上游高算力芯片难产,决定了车企的智驾能力即将触及瓶颈,难以助力新能源汽车继续拓宽销量。
在此背景下,车企们自然要有所行动。
3、加码自研芯片,一众车企开战在即
为了突破上游算力的瓶颈,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年来,不止小鹏,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加码自研芯片。
早在2019年3月,特斯拉就量产了自研FSD 芯片。目前,FSD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超1200万颗。
2023年9月举办的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首次向外界公开了自研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NX6031。一年后,蔚来董事长、CEO李斌宣布,蔚来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 NX9031流片成功,其基于5nm车规工艺制造,拥有超500亿颗晶体管,预计于 2025 年Q1首发于蔚来旗舰轿车 ET9之上。
▲图源:蔚来汽车
与此同时,2024年10月初,《晚点Auto》爆料称,理想汽车计划在香港建立一个芯片研发办公室。在此之前,理想在北京、上海、美国硅谷等地均设立了芯片研发办公室,合计约200人。预计理想智能驾驶车端推理芯片将于2024年Q4出流片结果,2026 年量产装车。
对此,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理想管理层表示,“理想将持续加大在智能驾驶基建方面的投入,保持在训练算力和智能训练里程数方面的领先。”
尽管目前大部分车企的自研芯片还未大规模上车,但结合特斯拉的先例来看,自研芯片或将给车企带来诸多利好。
▲图源:蔚来汽车
首先,自然是垂直整合,带来的成本大幅下探。目前,业界估算 FSD 芯片的研发及生产成本约为240美元/片,而英伟达Orin-X的采购成本超300美元/片。对此,李斌也表示,杨戬NX6031量产后,可以让蔚来单颗激光雷达成本下降数百元,一年左右就能收回研发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全链路自研,定制化的自研芯片还可以更高效地匹配车企别具一格的智驾方案,避免公版芯片大量通用算力被浪费的问题。这正是小鹏图灵AI芯片可以做到“一颗顶三颗”的核心诱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自研芯片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想象力,但由于技术难度极大,其也需要一掷千金的研发投入。比如,2024年初,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透露,今年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累计投入将超100亿美元。
要知道,目前除了理想已经成功盈利,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都身陷亏损泥潭。每年斥巨资研发自研芯片,可能会将这些车企拖入更深的亏损泥潭,削弱投资者的信心。
事实上,手机行业的翘楚OPPO已经成为车企们的前车之鉴。2019年,OPPO成立哲库科技,加码自研芯片。芯谋爆料称,OPPO造芯三年,无法折现的投入近100亿元。因投入产出比过于悬殊,2023年中,OPPO宣布全面终止哲库科技业务。
不过与智能手机领域的自研芯片短期内很难给消费者带来立竿见影的使用体验提升不同,现阶段智驾已经成为说服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关键要素。车企如果打造出具备竞争力的自研芯片,推动智驾能力不断精进,立即就能打通商业闭环。
因此,自研芯片或将成为接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最为瞩目的技术潮流。不过由于开发难度很高,或许只有少数车企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者|秦天宇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头图|理想汽车官微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