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方天气还不错,微风习习,温度也刚好,正是旅游的好时候。本来是打算十一去青岛度假的,后来听说这几天在青岛有个喜剧节,就提前来了。
这个喜剧线下活动,就是《喜人奇妙夜》总决赛上,黄渤老师预告过的,20~29号,青岛市南区上街里的第一届青岛里院喜剧节。
国内之前并没有以喜剧为主题的大型专项会演,听说过戏剧节,但很少听说喜剧节。这次过去尝了个新鲜,痛痛快快吃了一场豪华喜剧自助餐,也顺带又见了一下喜人老baby们~
能把黄渤徐峥马东王迅乔杉汇聚起来的还有…
在《喜人奇妙夜》的决赛,众位喜剧大佬汇聚一堂,可以叫做当下中国喜剧的一壁江山。
和很多领域处于“王不见王”的状态不同,喜剧演员必须要有来有往,因为喜剧演员往往也是导演、编剧、段子手,而创作者是需要充足的正向交流环境,才能做到持续的内容输出。
除了喜人综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把喜剧大佬们聚在一起开茶话会呢?
今年第一次举办的青岛里院喜剧节,黄渤、黄晓明作为联合发起人,就邀请到了喜剧行业的大前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见证这次喜剧盛会的诞生。
私以为除了“黄渤是青岛人”这个自带的身份要素之外,还有一点:
青岛话本身就是一种一开口就很招笑的方言,杀伤力远远大于东北话和陕西山西方言,如果说山东方言是降低颜值的武器,那么青岛方言就是降低颜值的TNT。
开幕式的时候,是同为青岛人的倪萍姐姐穿插青岛话主持,我这辈子第一次感到气质高雅的倪萍老师的外形和语音处于脱轨的状态。
在充满着“大家都是搞笑男搞笑女”的氛围里,人与人之间很容易卸下包袱。虽然我觉得夏雨、乔杉、王迅本来也没有很强的包袱,但更重要的是在场的观众很快就被逗到人均一张嘴就海蛎子味儿,这一点,台上的每一位嘉宾都有责任。
节目里互损的马东、徐峥,这次也一路到线下来和黄渤当损友。
看过一喜、二喜和喜人奇妙夜的朋友都知道,黄渤和徐峥一直对马东的米未鼎力支持,对栽培喜剧新人也十分上心。这次的青岛里院喜剧节,不仅是哥仨对线下喜剧的重视,也是喜剧监狱兄弟情的加量不加价。
在里院喜剧节,能看到被逼到认领是“寿星”(秃头)的山争,还能看到自黑“全公司颜值除了史策都不太行”的马东,离了这个村还上哪儿找能看大佬们斗嘴的店啊~
冲出网线的快乐!
看过《热烈》的朋友应该会知道,渤哥是不留余力地培养新人。线上的电影是一方面,线下的表演也要跟上。青岛里院喜剧节,便是一个超大型的线下即时喜剧表演现场。
来到里院,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个由老城区+居民区合并改造,具有青岛本土历史特色的建筑群。不同于胡同、窄巷,里院的路是宽的,同时又分布了大量的居民矮楼,非常适合做街头表演+商业门头的场地。
结合民居,走向民众,正是众位喜剧行业领头羊们的意愿。
徐峥在交流论坛上,提到一部剧,叫做《72家房客》,是拍了18季的情景喜剧。国产喜剧最早便是如《我爱我家》等类似根据邻里生活、老百姓日常事儿改编的作品,然而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类似的情景越来越少。
一方面,现在很难制造出全民同乐的喜剧。
几乎所有的剧集都在细化,喜剧也不例外。老少皆宜的喜剧越来越少,哪怕在场的大咖们的合计票房总额相当惊人,但整体来说大家都会遇到一个困境——
很难找到最广泛的且符合观众胃口的包袱。
徐峥的公路喜剧,马东的语言类综艺,黄渤的滑稽自嘲,沈腾马丽的爱情喜剧,最近几年从网剧移植到电影的大鹏……喜剧越来越变得像是模块,小时候《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种不需要观众有任何心理动机的作品,几乎绝迹江湖。
另一方面,爱看喜剧的观众,很难享受到真正的喜剧气氛。
话剧、电影爱好者有各地的戏剧节、电影节,还有电影的路演;追剧嗑cp爱好者,可以直奔横店,也可以蹲发布会、或者粉丝应援活动;爱听歌的朋友有演唱会、拼盘音乐节,还有歌迷自发组织的聚会;二次元、游戏圈也有比较成熟的线下爱好者活动。
而在喜剧行业,更常见的是北上广几个大城市里,有艺人脱口秀专场、相声演出、诸如开心麻花这样的剧场,很难见到真正走进观众群的场面。
在里院喜剧节,每个开办日,都有整点随机的街头表演,观众可以走走停停,站在路口就能看15分钟的短节目。
既能给喜剧行业从业者带来实战的经验、扩大知名度的机会,还能让一直在看线上节目,没时间到超一线城市专门看演出的朋友们一饱眼福,“为何要办喜剧节”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拔高了。
现实生活里的幸福是珍贵的。把眼睛从手机屏幕里挪开,在日常里获得片刻的快乐,这就是线下喜剧的意义。
还有这么多熟人呢?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行业大咖,里院喜剧节还有很多观众老朋友,行业好苗子。
喜人里的蒋龙、蒋诗萌、宋木子、李飞、史策、鑫仔,兼职主持的管乐、张维伊,以及前段时间跟我们发誓以后再也不女装,结果前两天在线下偷偷扮师娘的苗若芃……
参加过一喜的武六七、王梓这次也带来了表演,还有很多兼顾着不同舞台的喜人,也为本次里院喜剧节带来了新作品。
武六七回忆自己刚从业时期,那时还有社区演出,喜剧演员会去小区里给居民表演,而如今想专门找地方看喜剧线下表演,都不容易。我们之前采访过很多喜人,有一点是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
线下演出,绝对是提升实战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行业里的后起之秀,基本都有线下展演或者小舞台演出的经验,深知面对面观众的重要性。至此,青岛给很多喜剧从业者一个线下获得经验的平台,之前国内并没有专门服务于喜剧专项的大型文艺展会,里院喜剧节填补了这一空白。
办喜剧节,对观众、对喜剧演员、对不同赛道的喜剧从业者,都有可以交流学习的机会。
很多时候观众会吐槽“怎么电视上又是他啊!”,抱怨一个剧种的演员换来换去总是那些人,看着也没劲。这不是喜剧一个领域的问题,是所有的剧种都在短视频+行业自身选拔人才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青黄不接现象。
里院喜剧节,既是给观众新的视听感受,也是给喜剧新人走到观众面前的机会。
我们在逛喜剧节的过程里,还遇到了喜人主演的《大场面》导演李季。他说自己也是个新人导演,而每当行业里有新力量被推出,也就意味着整体都在鸟枪换炮。
有了新演员,就需要合拍的新编剧。有了新编剧,也会伴随新人导演的出现,形成新的编导团队。曾经我们也都不熟悉每一个喜人的名字,但现在应该会有很多人通过其他的电影、剧集,了解到喜人都有哪些。
新人终究有一天会陪伴观众成为老熟人,而老熟人也在带领下一批新人,走向观众,走向舞台。
E姐结语
我这两年有一种感受,越发感觉世界是很精明的精密仪器,现实生活里的片刻幸福非常可贵。
很多人会为了不去看现实里的烦心事,所以一头扎进网络,但如今网络的各种内容都被细化得非常精细,你想看的内容,几乎都是精挑细选之后过滤出来的。
反看现实生活,为了避免做一个精神荒芜的大人,很难也很累,可现实里的只要有实体的“相处”,便足以制造回味的余地。当你拒绝现实里的痛苦,很可能也在放弃现实里的快乐。
多位行业头部艺人,之所以都愿意为第一届青岛里院喜剧节加油助威,是因为大家都怀有一颗“希望来自于老百姓生活的喜剧,能回归到群众里”,“喜剧的养分需要落地”的心。
线下喜剧专项演出,不仅是给艺人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更是给观众从现实生活里获取直观快乐的途径。我自己在坐青岛地铁的时候,看到很多家长一边搜活动信息,一边带着小朋友来玩的。
变成大人以后,人会变得很难被触动,心绪犹如年久的松紧带一样,难以保持弹性。我不定义创办线下喜剧节,叫做什么丰功伟业,但我开心喜剧行业的头部演艺工作者很有人味儿——
能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还想着拉动一下家乡旅游业,还有行业基层的工作者发展,放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实属难得了。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觉得哪位喜人未来发展最好?来买股吧
来评论区说说吧~
【E姐星访】x 九口人:被贴脸开大“米未太子”,他们怎么说?
喜剧人的B面人生
吴孟达:悲凉感,是喜剧里的“盐”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爱看喜剧的碧雕
值日生:甜辣酱 美编: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