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全新回归无疑是年度重磅事件。创立于2018年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以得天独厚的岁末档期,令国内绝大部分电影节展艳羡不已的选片尺度和对烟花和星光都不吝投入的真金白银而占据风口浪尖。在告别过去的争议之后,海南节在今年终于重装出发。

海南节的回归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意味着由北京、上海、平遥、丝绸之路、金鸡、海南组成的国内国际电影节展阵容实现重组,单纯在官方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层面,也终于恢复到了北京 (4月) 、上海 (6月) 、丝绸之路 (9月) 和海南 (12月) 的日历上来,一年到头,从北到南,各有看头。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天涯海角」则展示海外跨类型影片和电影节获奖作品,一举将黑泽请的《云》、亚当·艾略特的《蜗牛回忆录》、弗朗索瓦·欧荣的《何日秋再来》这样的“大师新作”和还有柏林论坛费比西奖获奖影片《人类冬眠计划》和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入围影片《村在天堂边》的中国及以上首映收入囊中。

纵观本届选片,“轻经典,重新作”的方向非常突出。除了「西班牙电影周」、「致敬·经典」以及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而策划的回顾专题,其余全部都是过去1年内的国际最新力作。即便是「致敬·经典」单元的8部作品中,都有3部2024年的影史纪录新作。

新作方面,最重磅的要数「首映」单元中的《孤寂午后》。导演阿尔伯特·塞拉前作《岛屿上的煎熬》曾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引发观影热潮和激烈讨论。这次海南将他刚刚在圣塞巴斯蒂安摘下金贝壳奖的《孤寂午后》邀来,供国内首批影迷尝鲜。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片单

朝向世界的选片

将中国故事融入世界语境

2024年是中国和法国建交60周年,全国各大电影节展和艺术活动都先后策划法国影展。当“中法60”这道题来到最后一答,海南节交出了「朝向东方:法国华题电影百年特展」的答卷,集中展示了一组法国电影创作中的中国故事。

这个策划不仅角度非常别致,选片上也没有受制于导演本人的国籍,反而进一步凸显法国/法语电影的海纳百川,6部片每一部都来头不小,诚意十足。

荷兰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风的故事》、G·W·帕布斯特的《上海演出》都是大银幕不常见的名家作品。《东方巡查记》是雪铁龙车队系列迅游纪录片中的一部,反映了上世纪20-30年代法国人携带着摄影机走南闯北,对通过新技术记录和了解世界的如饥似渴。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片单

本单元最难得一见的当然是1923年的默片《诗人挖目记》,影片将以现场配乐的方式呈现。

海南节在放映珍惜档案影片上其实一直都可圈可点,当年《神女》《雄吕血》都曾在海南节进行现场配乐放映,后者更请到日本活动弁士名家现场进行默片解说,是难忘的放映记忆。

相信《诗人挖目记》的难得亮相,就足够吸引重度影迷飞一趟海南。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向下滑动查 看更多片单

与其等观众来看电影

不如送电影到观众面前

与海南节这次选片的高水准相对应的是电影节运营上的亲民低姿态。

露天放映一直都是海南节的金字招牌,美丽的沙滩,撩人的海风以及大批可供灵活使用的空间使得海南节在露天放映上的条件优势是任何一个其他电影节展都无法匹敌的。

今年海南节也显而易见的全面升级了露天放映的的安排,重拳出击正式推出露天放映的品牌:嗨放 (Have Fun) 。「嗨放」的举办范围也遍布海南岛四个市县,涵盖沙滩、草地、山顶、广场和泳池等多种放映空间。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许多观众可能都还没发现,今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票价亲民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无论新老,国内外影片一律40元。这个价格有多么诱人,熟悉国内电影节展平均票价和抢票战况的观众应该都心中有数。

相信只要海南节能够持续做到资源优化配置,让利于观影人群,将出行和观影成本都控制在影迷可承受范围内,那么其展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重装出发的海南节呈现了策展上的前沿意识与可看度兼备的一届选片。在各个单元都能够看到注重类型突破,语言新潮但不刻意追求曲高和寡,观众友好型趣味好片。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艺术总监划李迅老师也进一步帮助观众划重点,感兴趣的影迷可以去琢磨横跨各个单元影片中的一种值得关注的元素——类比在声音设计和配乐方面有着创新突破的一组作品,聆听世界电影人对电影声音/音乐的拓展。这些影片形成了一个电影节中的“世界电影声音艺术前沿展”,一套隐形的别致节目。

我们期待前沿浪潮与可看度兼备将成为独有的HIIFF风格,精彩地走下去。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向下滑动查 看更多片单

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