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两个似曾相识的事件,一个是内蒙古自治区公开招聘1.4万名事业单位在编制人员,竟然有很多大学生不敢报名?
另一个是南京一所公办本科院校竟然停办了,到底是为什么呢?
就在2024年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官网上发布《2025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抛出1.48万个编制岗位,招聘大学应届、往届毕业生。
按说,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一定会形成万人空巷的招聘盛宴。
应该说,这次内蒙古招聘大学生力度空前,一下子就招聘1.48万事业编制人员,可谓是大手笔,其他任何省市都无法比拟。往年虽然有些省市也发布过类似的招聘信息,但不限户籍的招聘人数非常有限,大多是百位数,能上千位数的就很少。
所以,此消息一出,网络世界瞬间沸腾,很多大学毕业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可是,这些人很快就失望了,有点“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意思。
为什么呢?
因为内蒙古这次招聘的虽然都是在编人员,但是岗位太过偏僻,工作太过艰苦,吓退了许多人,很多人不敢报考了。
比如,有很多的岗位都清楚地标注:“条件艰苦,工作在一线,食宿在林场,建议男性报考,且最低服务年限5年……”
有一名去年招聘上的女生吐槽说,她是大学毕业生,学的是会计专业,去年满怀信心和希望地参加事业编制人员招聘,录用了,被分配到一个很偏远的林场工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像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林场很多生活条件都不具备,水要自己用桶到很远的地方装运,没有电,靠太阳能发电,供暖得烧枯草,还得偷偷烧,怕引起火灾。手机没信号,晚上黄鼠狼在屋子里磨牙,野狼在外边吼叫,折腾得我差点绝经,至今连对象都找不到……
也有好的地方,比如一个月只用上10天班,有乡镇补贴、高山补贴,工资6000左右,闲暇时还能种种菜……整个一个世外桃源。
很多大学生看到听到这种情况,便畏缩不前,不敢报名了,说到底他们是怕吃苦,希望工作稳定,想要工作环境舒适,即使是在编岗位,因为太过艰苦也会吓退很多人。
再说南京有一所公办本科大学,名字叫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最近倒闭了,停办了。
这所大学原来是一所民办高校,起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大概是校长读了《红楼梦》,借“应天府”之名字。
2019年8月,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迎来高光时刻,民办转公办,成为一所公办本科院校。
然而,这所学院,先后从师范教育的摇篮到民办大专的转型,再到民办转公办,每一步的身份转换,都为后续的种种问题埋下了伏笔。
内部问题重重,外部招生情况不佳,毕业生就业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
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并非孤例。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多所高校面临生存危机,甚至倒闭。
以今年高考为例,2024年7月,当本科批次开始投档录取时,各地就陆续传出多所高校严重缺额,许多专业甚至无一人报考的消息。
广西有一所本科高校,号称“最美的大学”,第一次投档之后,招生缺额竟然高达2352人。
近几年,此现象开始在本科院校蔓延。
部分民办本科高校已连续数年未完成招生计划,而部分公办本科高校的录取位次也持续下降,必须参与征集志愿方能勉强招满。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高校生源危机必将越来越严重,首先冲击的是民办大学,然后会冲击到一些公办高校。
优质的大学如清华北大985和211不会出现生源危机,而经营管理不好的一些高校必将迎来一波倒闭潮。
一方面内蒙古招聘事业编制很多大学生不敢报名,另一方面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关门大吉,这都说明了一个人性问题,即使有编制,但是工作环境太差也不招人待见;即使是公办大学,因为管理混乱,专业设置太差,毕业生就业太难,也会被考生所抛弃。
这不怨学生,不要搞道德绑架,不要批评大学生不敢吃苦,也不要责怪高考生太挑剔,公办大学都不愿意报考,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问题。有关方面必须换位思考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