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日,麦可思发布《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报告聚焦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变化趋势,以及全球大学颇具启发性的实践,旨在给正在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高校带来启发。 以下全文摘自《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
近几年陆续有一批高校出于培养质量方面的考虑,将专硕学制延长至3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较2023年减少了36万人,这是自2015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的首次下跌。有观点认为,一方面学制延长使读研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研究生就业压力也在增加,这显示读研投入产出比下降,而报考人数下降或与此有关。
多校官宣:专硕,3年制!
陕西理工大学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全日制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制从2年变为3年。自此,该校硕士研究生所有学科专业(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学制均为3年。深圳大学公布的《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也提到,专业学位学制3年(翻译2年)。与前几年招生章程对比发现,除翻译专业外,从2024年起,该校专硕学制将全面调整为3年。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西大学、河海大学等在内的多所高校,也出台了学制调整的相关政策。
另一数据也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2021年全国有167所院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全日制硕士(以下简称“新传专硕”),其中学制为2年的有85所,占比为43.7%;2023年招收新传专硕的院校增至219所,但学制为2年的院校下降至54所,占比仅为24.7%。从学校层次看,采用3年学制的高校既有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部属高校,也有深圳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地方本科院校。从学校类型来看,不仅涉及综合类院校,理工、师范、民族等多种院校类型,都有采用专硕3年制的情况。
在调整的过程中,各大学研究生学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学校把全部专业的专硕学制延长至3年,也有高校仅调整了部分专业的学制。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学校学制不同的现象十分常见,甚至在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仅研究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也有学制不同的现象。例如:
● 浙江大学的大多数专硕专业目前均为3年制,采用2年制的专业仅剩:法律(法学)、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金融等。
● 清华大学的金融、应用统计、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等专业学制均为2年,法律专业设为3年制。
● 北京大学3年制专硕专业包括:电子信息、新闻与传播(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法律(非法学)、国际中文教育、机械、戏剧与影视、风景园林、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
● 复旦大学的戏剧与影视、法律(非法学)、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护理、图书情报、机械、公共卫生、临床医学、气象等专业的专硕学制为3年。
从设置为3年学制的专业所属学科来看,工学、医学、文学等多学科都有专业的学制设为3年,各校在同一专业的培养方案较为灵活。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清华学制设置为2年,北大、复旦、浙大均为3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在上述4所高校的学制均为2年,但北大另设该专业的国际新闻传播方向学制则设置为3年。
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探索
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的学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的。
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一条中提出:研究生的学习期限,一般为3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生学制普遍采用3年制,包括1990年在试点院校开展的专业硕士教育,初期大多也实行3年制。
但20世纪90年代前后,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全球化,使得我国研究生修业年限向大多数发达国家的1~2年转变。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开先河,开始了我国首轮学制改革。随后,2000年北京大学有3个院系实行2年制修业年限的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将80%的硕士专业改为2年制,此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一大批重点高校也相继开展2年制硕士的培养。
但从2008起,在首批学制改革的重点高校中,出现了学制“逆向调整”的现象,一些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又将一些专业的学制延长为3年。特别是2022年前后,陆续有多所高校对专硕的学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将专硕学制延长到了3年。
光明网刊发文章《研究生学制延长,也要赋予更多学生弹性选择的机会》指出,有专家认为,将部分专业的专硕改为3年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论文写作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长短学制之争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其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障也愈发受到关注。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03年硕士研究生的延毕率为4%,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增至10%。有学者认为节节攀升的延毕率,一是反映了当前学制偏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预期。
尽管目前来看专硕学制从2年调整为3年,正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但继续坚持部分专业2年制的高校也并不少。研究生长短学制之争一直是高等教育里的常青话题。
延长学制旨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专硕培养采用2年学制,可能会导致专业实训实践、科研训练等培养环节无法落到实处,从而使得研究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实证调查的结果显示,2年制硕士研究生感到时间比较紧张,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研究生的学习潜力,但是也出现了学生缺乏信心、配套教学改革滞后等后遗症。从学生角度来看,延长学制使得他们拥有更充足的时间投入到课程、论文实践等任务之中,不仅能在知识掌握方面更加扎实,还能够在实践中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
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学制改革后研究生培养节奏的放缓,导致学生承担更高的教育成本和经济负担,且部分学校可能在一些培养环节存在衔接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有学生认为延长学制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可能造成了资源浪费。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制长短与质量高低并不必然正相关,核心还是要在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上下功夫。”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各培养单位对于如何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仍处在探索阶段。研究生学制的调整也只是其中一项议题。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一项具有时代紧迫感的重要使命,也是一项面临诸多挑战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高校及相关部门深思。
主要参考文献:
[1] 盛伟男 . 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问题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 钟晓佳 . 我国硕士研究生两年制学制的利弊分析及保证措施研究 [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3] 刘琦 .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研究 [D]. 广西师范大学 ,2023.
[4] 朱焰 . 学制视域下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的钟摆现象 [J]. 琼州学院学报 ,2016,23(04):
[5] 李蕾 . 研究生学制延长为哪般 [N]. 解放日报 ,
[6] 林成华 . 陆维康中国科学报多所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究竟为了啥?[N]. 中国科学报 .
[7] 王哲 . 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研究 [D].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8] 郑翘楚 . 研究生学制选择背后的思索——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考察对象 [J]. 职业时
空 ,2007,(15):74-75.
[9] 王海燕 . 我国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成本收益分析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
版 ),2007,(11):168-169+177.
[10] 别敦荣 , 陈亚玲 . 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及其改革 [J]. 教育研究 ,2005,(11):49-54.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含高校),获得授权可转发至全媒体平台;其他主体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