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老师,深切地感觉到教育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迈向越来越辉煌的新征程。
我们所在的学校,校长在一次庄重而充满激情的会议上,无比自豪地向全体教职工宣布,我们学校目前已然拥有 2 为省级名师。这两位省级名师,他们不仅在教学方法上独具创新,能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而且在教育研究领域也成果斐然,为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同时,学校还有十几位市级名师,他们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发挥着引领作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某位市级名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原本对语文感到枯燥的学生深深爱上了这门学科。
此外,学校还有数位名班主任,他们宛如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明灯,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用温暖和关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还有省级骨干,他们在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所地处县城的小学,就能够拥有如此众多的名师骨干,这无疑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成果。但是,是不是现实真的如此呢?恐怕是让人失望的吧。
这不,有一位教师就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四个问题:
1、中小学教育名师多如牛毛,每年都评选,从国家到省市到乡镇,为什么教育问题却越来越多?
2、中小学各种公开课、优质课多如繁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为什么教学质量和效率却不见提高?
3、从1955年就开始喊的减负口号,始终无效,为什么越减越重?
4、铺天盖地的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是沽名钓誉还是教育初心?
确实,虽然名师、名工作室之类的东西满天飞,有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架势,但是现实当中的教育教学却并没有获得什么有效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出现了倒退,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名师的评选机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名师并非是由身处教育一线的老师评选出来的,仅仅只有上级的认可,而广大的一线老师们却并不认同这样的评选结果。
这仿佛是上级领导批量化的生产模式,其中的标准显得极为功利和片面。只要拥有众多的各种荣誉证书,就能在评选中占据优势,顺利选上;倘若没有证书,只要具有显赫的背景,同样能够获得入选的机会。被学校推荐上去之后,再参加一两次表面上看似专业的名师骨干培训,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名师骨干的证书了。
第二:众多所谓的名师,在各方面的表现实在是平淡无奇,毫无出彩之处。他们既不是承担着最重教学任务的辛勤耕耘者,也不是取得最优教学成绩的教育佼佼者,对教育教学更是没有任何突出的贡献。
他们仅仅是顶着名师的头衔,实际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一般的教师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然而,他们却能够在这样的评选机制下,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名师。
教育一直是由千千万万默默奉献在一线的老师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并非依靠这些所谓的名师来推动发展。那为什么这些年名师的评选还如此泛滥呢?
其实,这背后的根源在于浮夸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作祟。首先,对于某些教育部门的领导而言,为了彰显自己的教育政绩,他们认为名师越多,就越能体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评选的盲目和随意。
其次,一些领导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和利,不择手段地参与评选。不管评选的规则如何制定,领导评上名师的机会肯定会远远大于一线教师。而根本原因就在于,在评职称等关键环节,这些名师证书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
拥有名师证书,意味着在职称评定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加分和优势,从而在职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严重打击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亲爱的读者,对于网友愤怒发文: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泛滥,就能对中国教育起到质的飞跃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