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而2024年毕业的大学生,还有近乎一半没有找到工作,面对这种地狱难度,00后大学生也只能无奈叹气——自己真是吃尽了时代的“黑利”。
倒退20年,别说大学生了,大专生都是社会稀缺的人才,而倒退10年呢,考研没有那么难,考公也没有那么卷,那个时候找到一份工作很简单,就连好工作也是有很多机会可以争取的。
可现在呢?就业越来越难,很多大学生逼不得已只能去考研究生,而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其实自己根本不想读研深造,自己需要的只是一份更好找工作的学历罢了。
武汉某高校的一名大三女同学就是其中之一,但和其他大学生不同的是,刘同学从大一就看清了局势,早早地做好了决定——放弃考研。
很多同学之所以会走弯路,就是因为和刘同学的情况相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没有明确的规划,而刘同学却很冷静,她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
教育的闭环并非是“学以致用”,自给自足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刘同学的选择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算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但她也同样是活的清醒又洒脱的,现在有很多大学生觉得非常痛苦,殊不知让他们痛苦的不是考研也不是工作,而是没有目标,随波逐流。
然而面对刘同学的洒脱,也有网友酸了,直言:这几万块有啥用?要知道对标和刘同学同龄的大学生,很多人还在伸手管家长要零花钱,而刘同学却能靠着自己的努力经济独立,甚至可以攒下几万块钱,这何尝不是一种优秀呢?
很多人都认为,上了大学就应该学以致用,可当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幸运的考上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每年都会有很多同学被调剂到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专业。
而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本身就足够痛苦了,更别说以后还要从事相关的工作,于是乎,一部分学生又踏上了跨专业考研的道路。但笔者认为,当学历不再成为就业的敲门砖,就业也自然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只要在完成学业后,找到一份可以自给自足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教育的闭环。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