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职称一直备受非议,其实这些年最让大家争议的就是职称的严重贬值。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评上高级工资都增加了很多,为什么职称越来越贬值了呢?
其实教师职称的贬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把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混在一起统称为中小学教师。第二,设立中小学正高级职称。
以前的职称设计,小学和初中是分开的。小学主要是初级职称,也会设置一定比例的中级职称(即现在的中小学一级职称),只有极个别特别优秀的,才会被评上小高高(即现在的中小学高级职称),可以说大部分小学教师的职称天花板就是一级教师,很少有人能评上高级。但是职称改革之后,幼儿园、小学和初高中合并了,幼儿园、小学教师也可以评中高了,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了职称的含金量。
现在的职称反映的不是老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文化层次,因为高中老师的中高职称和幼儿园老师的中高职称在待遇上是完全一样的,但我们都清楚,他们之间的学识水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在很多学校,甚至是常年不上课的根本不懂教学的人员也评上了高级,这不是对职称极大的侮辱吗?特别是这些年,职称向农村地区倾斜,很多乡村学校的老师都评上了中高,但是很多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真的不敢苟同,有些老师甚至都没怎么上过课,连小学题都不会做。这样的高级教师在我国可能还有很多,试问这样的高级教师再多又能证明什么呢?
另外中小学设立正高级职称也非常的不科学。我们都知道,正高级职称相当于大学副教授,但看看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有几个具备大学副教授的水平呢?虽然现在评职称也要求老师要有科研论文和课题,但作为中小学教师,大部分只有大专学历,他们又能研究出什么呢?再看看中小学评上正高级的人,基本都是校长、主任、教研员和一些教育机构的领导,一线老师极少,这不是更大的讽刺吗?这些人长期不在一线,连课都没上过几天,这样的正高级教师对教育又有什么贡献呢?怪不得有人说:中小学的正高级职称是专为领导制定的,反正一线老师也评不上。
职称的贬值导致初中和高中老师的地位越来越低,因为初高中的老师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强度都远远高过小学教师,但在职称上也没任何优势,待遇上也比不过小学教师。这对中学老师也是极其不公平的!
高级正高级职称的泛滥导致职称越来越贬值,越来越混乱。一边是连哄孩子不哭的幼儿园老师都能评上正高,另一边是常年教高三的老师可能还评不上。一边是农村教师不愿去城区,一边是高中教师招聘没人报,其实这一切都是职称惹的祸!
现在的职称只是工资多少的标志,根本不能体现老师的专业价值。这些年国家为了发展教育,给教育上也增加了很多高级和正高级的名额,看似想提高老师们的待遇,但实际上一线老师得到的实惠并不多,因为职称评审的种种限制,大多数一线老师穷其一生也评不上高级,导致待遇也上不去,反而是很多不上课的领导早早评上了。可以说,职称制度的改革,只对领导有利,对老师们并不利。
小学老师就是小学老师的水平,没必要人为拔高,职称设置也是如此。职称本身是非常严肃的,让我们搞的太廉价了,如果中小学遍地都是高级教师,难道我们的教育就腾飞了?这样的职称设置还不如过去,最起码对初高中老师还公平一些!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