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11月13日,由北京市教委主办,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东城区教委承办的“依托家校社协同路径,打造劳动教育新篇章”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暨东城区劳动教育工作现场会在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召开。

会上,13家社会资源单位成为东城区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专家对全市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编制与实施说明》(以下简称《说明》)进行了全面解读和详细指导。未来,全市中小学将以《说明》为工作指导,制定出符合标准,具有区域学校特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的劳动教育“清单”。

“科技”“文化”“实用”

师生劳动理念有创新

活动现场,来自史家胡同小学、东四十四条小学、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等东城区中小幼师生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课程及劳动成果展示,分享劳动心得体会。

13家单位成东城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北京中小学将有劳动教育“清单”

13家单位成东城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北京中小学将有劳动教育“清单”

13家单位成东城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北京中小学将有劳动教育“清单”

13家单位成东城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北京中小学将有劳动教育“清单”

“这是我们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中国龙。”史家胡同小学六年级学生胡德熠向记者介绍,学生们在制作中融入科技元素,为中国龙的龙身设置彩灯,装入内部声控系统。“利用科技手段,我们可以让这条中国龙变得栩栩如生,当龙舞起来的时候,有声又有色!”

东四十四条小学师生则通过劳动社团实践,学习掌握鼻烟壶制作技艺,制作出北京中轴线、老舍文学经典人物等不同主题的系列鼻烟壶。“这不仅是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传承,我们更通过动手实践,深入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讲好北京故事。”学生袁京琳说。

东直门中学师生展示了“北京符号版画设计”成果。学校劳动教师张家昆介绍,学生们挖掘身边京味文化元素,设计雕刻拓印版,再将拓印图案上色,制成创意礼品包装纸、包装袋、月饼盒等。“学校融合‘素养实践性课堂’学科理念,深入探索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此外,刷杯子、整理收纳柜、修自行车……活动还通过课程展示,积极落实“生活即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锻炼提升实践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区校分享经验成果

劳动教育实践有成效

会上,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四级调研员张燕作《协同视域下打造劳动育人新篇章的实践探索》报告,全方位展示中小幼学段贯通、家校社场域衔接、德智体美劳融合的东城劳动教育模式,系统规划与体系建设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长效发展路径。

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史家胡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洪伟,光明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任晓燕,中国海关博物馆副主任裴璐,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家长代表王晓飞分别立足中小幼不同学段,从学校、社会、家庭不同角度交流劳动育人经验,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王梦涵分享在劳动实践中实现职业理想的成长故事。

“史家胡同小学构建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史家小学‘334X’劳动教育体系,即‘掌握生存能力,端正生活态度,促使生命完善’的‘三生育人’劳动教育理念;‘三维立体’劳动课程框架;创新‘四个一’劳动实践清单;形成‘多方协同’劳动保障机制,形成了协同大中小学、融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劳动教育创新发展共同体。”洪伟校长介绍,学校也一直坚持“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持”的三位一体模式,为学生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成长。

东城区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颁牌

劳动实践场域有延伸

为深度挖掘社会资源,深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拓宽劳动教育实践场域,此次东城区携手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海关博物馆、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华书局等13家社会资源单位,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并将这13家单位作为区域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基于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博物馆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内容和空间。”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燕京表示,未来,将基于劳动实践内容,制定出更加科学完善的方案,加强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实践体验。

现场,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小学技术教研室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孟献军就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印发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编制与实施说明》,进行了全面解读和详细指导。

《说明》中强调,劳动教育清单是劳动课程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延续,主要内容应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北京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的编制与实施要注重体现导向的正确性、编制的科学性、内容的系统性、任务的适切性、协同性和延续性,落实的实效性。

“《说明》对学校编制既符合标准又具有校级特色的劳动教育清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学生可以围绕学校制定的劳动教育清单,利用自己所学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本领,产生自发的劳动意愿和服务意识,规划劳动行为,体现为他人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孟献军说。

“学校围绕《说明》,也创新实施了‘四个一’劳动实践清单。”史家胡同小学副校长韩巧玲表示,“四个一”包括组织学生参与一次与普通劳动者的深度交流,制定一份家校共育的日常生活劳动承诺书,引导学生完成一件满足生活需求的自造品以及加入一个参与劳动志愿服务团队。“学校贯通了课内外、校内外劳动教育全过程,促使学生从课堂走入真实生活,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感受劳动的价值。”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出席活动并讲话,他指出,一直以来市教委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课程建设,强化条件保障,打造新时代具有首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他强调,要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地推进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劳动教育重要意义;二是要注重顶层设计,提高劳动教育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凝聚家校社合力,积极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和资源;四是要聚焦市区校三级联动,加大劳动教育支持保障力度。

区域探索

协同视域下打造劳动育人新篇章

东城区教育两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育融合为路径,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角度深度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从体系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多维度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深入贯彻落实。

一是系统规划,构建全方位劳动育人新体系。

制定实施《东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四条主要路径,即劳动教育必修课逐步开齐、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劳动实践活动开展趋向常态化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以“家校社协同”为抓手,“四路并进,三力齐发”,推动劳动教育实施体系走向深入。

二是横纵融通,健全家校社劳动教育新生态。

纵向贯通,锻造劳动教育培养长链条。在学前教育阶段,践行“生活教育”理念,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积极探索具有东城特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践行“实践育人”理念,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为主,“服务性劳动”为辅,重点把握劳动教育过程和劳动教育本义。在高中教育阶段,践行“融合育人”理念,以“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引导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鼓励学生走进各种社会场域,将个人劳动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横向拓展,搭建劳动教育活动大平台。日常生活劳动搭建了“N+3”平台。“N”指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时时有、处处有。“3”指东城区3所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生产劳动搭建了“X+9”平台。挖掘多家社会资源,建立课外校外教育联盟“爱心教育共同体”。“X”指各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走进的多家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广泛体验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劳动课程。“9”指9所社会资源单位。东城区依托“共同体”构建了五大版块课程体系、数十门课程。服务性劳动搭建了“P+8”平台。“P”指倡导每一名学生都是校园志愿服务讲解员,“8”指8家共建单位。东城区组织学生在社会场馆、资源单位进行志愿讲解等服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融通,打造“多样态”课程实施模式。融入学科,打造全员参与劳动教育的样态;融入生活,营造全方位渗透劳动教育的氛围;融入评价,构建全过程评价劳动教育的模式。

三是长效推进,擘画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蓝图。

完善构建劳动教育的体系建设,着力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创新开发劳动教育的科技赛道。利用AI技术助力参观学习,让学生真实感受劳动场景;利用AI技术模拟劳动实践,帮助学生对工作过程形成直观认识。

13家单位成东城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北京中小学将有劳动教育“清单”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苏珊 杨旭

主办方供图

编辑:姜思瑶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