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门话题:

小时候父母不给零花钱,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影响?

底下评论区,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样,大家吐槽得热火朝天。

有人说:工资不低,可还是改不了买东西打饭看价位表的习惯,好讨厌抠抠搜搜的自己;

有人说:从小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有,现在看到什么都想买,30岁了还存不到一万块;

还有人说:自己淋过雨就想多给孩子撑伞,可又担心孩子养成乱花钱的毛病,犯愁啊……

关于零花钱的问题,身边朋友也常拎出来讨论,大家也是各有说法,反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恰恰也说明了,金钱教育是目前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短板。

要不要给零花钱,该怎么给?父母的观念和处理方式,影响了孩子的三观、心理健康以及性格发展。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前几天,一个在学校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聊起,她班上有个学生偷钱被发现了。

这个学生呢,家庭条件并不差,平时也很听话懂事,她一开始都不太相信他会偷同学的钱。

后来一问才知道,孩子看到班上的同学都有最新款的变形金刚模型,眼红想买一个,但家长不同意,也从来不给零花钱,孩子只能想到这个歪主意。

朋友特意找家长谈话,谁知爸爸一开口就说:“家里啥都有,给他钱干嘛,小小年纪乱花钱。”

事实上,父母如果一直不愿意跟孩子谈钱,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培养正确的金钱观的。

越不愿意提钱,孩子越是禁不住诱惑,很可能就会沦落到去“偷钱”。

到了一定的年纪,孩子对钱的需求感会越来越强,但父母们往往意识不到。

一方面,孩子生活里也少不了用钱的时候,需要学习如何使用金钱。

比如,帮妈妈买酱油、外出乘车、出去玩突然渴了饿了……都需要用到钱,而父母无法时刻在身边。

另一方面,金钱可以满足孩子的社交要求。

特别6岁起,孩子就开始能听懂大人的话,会在意他人的想法,这意外着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社交圈了。

在小时候的社交里,有没有零花钱决定了你是金字塔的哪一层。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孩子们会结伴去买零食、买小贴画小卡片、买玩具、给好朋友买生日礼物等等,这些在大人眼里乱花钱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非凡——

如果自己没有零花钱,就很难做到“礼尚往来”,容易在小伙伴面前抬不起头,甚至被排挤。

就像电视剧《少年派》说的,“小孩也需要钱压兜,身板才能直起来。”

一句话,道出了多少孩子心声。

没有零花钱的孩子,不仅是自我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社交过程中,他还缺失了最基本的自尊和正确的金钱意识。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没有零花钱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过分在意钱,把“穷”传递给孩子。

上一代人都是勤俭过来的,他们深信,节俭才能让孩子学会吃苦耐劳,却忽视了物质的匮乏还会带给孩子自卑和不配得感。

还有另一批父母,认为孩子就是要富养,见识多了自然不会被金钱所诱惑。

之前就看过《变形计》的一个故事,父母从小娇惯女儿,每个月动辄几万块钱的零花钱,在家里妈妈帮她穿袜子,阿姨端着碗给她喂饭,让人开车送她去300公里之外的大连做发型。

因为父母的骄纵,她对金钱毫无概念,挥霍无度,毫无节制。

去烧烤店吃烧烤,一共吃了100 ,她一定要付500;

花20块钱进货的手机壳,她2块钱亏本卖出去,还特别有成就感;

甚至对年幼的弟弟大打出手,还自豪地打电话给爸爸,炫耀自己打了弟弟。

这样一味付出的金钱教育,很容易养出一个冷血功利的孩子。

尤其是当有一天父母的能力无法满足孩子的欲望时,孩子很有可能对父母产生抱怨和报复心理。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教育家默克尔说:

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孩子金钱观的匮乏,暴露的却是父母金钱观教育的缺失。

父母给孩子零花钱,不但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正确消费,更是让他们知道金钱的本质,理解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掌控自己对金钱的欲望。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正确提钱,不妨试试这几个方法:

1.定时定量,建立“家庭给钱机制”

很多家长都好奇,孩子的零花钱应该怎么给?给多少?

这里总结了一个公式:

零花钱=上学日饭钱+交通费用+零食开销+(附加)急用钱

可以根据孩子以往几个月的情况,一起算算看,一周内孩子需要多少饭钱、交通费、零食费,再额外给一点急用钱,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给的钱也不一样。

我表姐家,是这么给零花钱的:

幼儿园和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没有自制力,每天或者2天给一次;

10岁开始训练孩子的管理能力,每周给一次;

初中以后,就得按照孩子的日常开销,每个月再固定时间给。

并且,她会和孩子约法三章好,时间固定,钱数也是固定的,钱花完就不会给了,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规划用钱。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2.奖惩有度,提前设置规则

我经常听到家长说这样的话:考上第一名就奖励你100块钱、帮忙洗碗才能拿到零花钱、做错事就要罚一周的零花钱……

但长期以往,会让娃失去对事情本身的内驱力,觉得自己是为了拿钱工作的,为了拿钱学习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把规矩定好,分清任务的主角是谁。

像写作业、考试等孩子本身需要承担的,还有打扫房子、洗碗、擦桌子……每个家庭成员都该做的,这些都不应该变成奖励事项,而是作为孩子的义务性事项。

只有不属于孩子义务范畴的,比如帮妈妈买东西、帮爸爸洗车子、帮爷爷浇花,家长可以适当给一些零花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当然,零花钱不能仅作为奖惩手段,平时也要“无条件”给孩子零花钱。

零花钱应该是孩子能拥有的、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去满足心中的小愿望,而不是父母要求孩子做成一件事的唯一交换条件。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3.钱来之不易,建立金钱上的界限感

经常会有父母对孩子说:“我挣钱就是为了你,家里的财产以后都是你的。”

这样,孩子不仅很难意识到“钱来之不易”,还容易滋生理所当然、不知感恩的反叛心理。

我身边一个开工厂的朋友,家里很有钱,他认为,跟孩子之间建立金钱上的界限感,是有必要的。

他经常和孩子灌输一个观念:

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怎么花、要不要留给你,这都是我自己决定的。 你想要钱,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不仅如此,每逢周末,他就带着孩子出售自己闲置的玩具书籍,引导孩子定价和售卖,让他明白金钱是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还能他的培养理财观念。

如此,孩子方能懂得珍惜金钱,并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365本经典好书+365本温暖金句+365幅治愈插画 ,每天一页,遇见更好的自己。

十点读书联合人民日报出版社共同出品,品质有保障!

原价138元 ,十点全年超低价仅需79元! 现在下单,再 享受拍1发7特权 , 太超值了!

每个日历能绑定3个手机号,可以全家一起听,既是暖心陪伴,也是涨知识的宝典~

「 2025十点读书·听书日历」▼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从小有零花钱和没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