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28日,是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网络报名时间。近几日,多所在温高校发布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招生人数、具体流程、学制和学费标准等内容进行明确。

近年来,“考研热”备受关注。从2016年的177万人到2023年的474万人,八年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了1.6倍多。去年,全国考研人数在连增八年后首次下降。今年考研报名人数会不会继续减少?有相关专家表示,从当前的形势来看,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或将保持在稳定水平。

在温高校是否出现“本研倒挂”?

日前,多所高校的“本研倒挂”态势引发热议和关注,即发生了“在校研究生多过本科生”现象。比如,浙江工业大学发布的2024级新生数据中出现了一个新情况:研究生5382人,本科生5342人,新生研本生比首次超过1:1。而兰州大学今年在校研究生的总量也首次超过了本科生总量。

“本研倒挂”,是指高校中研究生与本科生数量的比例出现反转,即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数量。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愈发明显,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而本科生的招生速度则相对放缓或保持稳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至少有53所“双一流”高校招收的研究生新生人数超本科生新生。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2023年北京高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

那么,在温高校是否出现“本研倒挂”的现象,新生的研本比又是多少呢?

记者根据各校发布的2024级新生数据,统计发现,温州医科大学2024级新生:研究生2639人,本科生3899人,研本生比约为1:1.48;温州大学2024级新生:研究生1831人,本科生4802人,研本生比约为1:2.62;温州肯恩大学2024级新生:研究生294人,本科生1299人,研本生比约为1:4.42。可见,在温各校的新生研本比并没有超过1:1,但根据招生人数可知,近年来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而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其中,温州医科大学的研本人数最为接近,研究生新生人数是本科生新生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也与其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位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息息相关。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新增研究生专业。记者从各在温高校研究生院招生办了解到,不少高校新增了2025年硕士研究生专业。“2025年,温医大新增了2个硕士点招生,增加了4个硕士专业。”温医大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叶思霞介绍,温医大新增硕士点招生:法医学(学术型)、生物与医药(专业型)。同时,新增硕士招生专业:放射肿瘤学(专业型)、特种医学(学术型)、法医学(学术型)、医院管理(学术型)。此外,中西医结合分中西医结合临床和中西医结合基础两个方向招生。在她看来,温医大于短期内,还不会出现“本研倒挂”的现象,不过,通过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等措施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依然是高校的发展战略之一。

温州大学研究生院招生科副科长黄冰告诉记者,2025年温大将新增3个硕士专业,分别是人文学院的戏曲曲艺与传播(交叉学科)(学术型)、建筑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学术型),以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能源动力(专业型)。她认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促使部分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以获取更多教育资源。

教育专家提醒学生理性对待“考研热”

“班里32人,除了已经保研的同学,大家都在准备今年12月即将到来的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目前,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史同学已进入最后的冲刺状态。“医学生的考研热度,与目前医学相关工作对学历要求较高,且看重应聘者科研能力等情况一致。比如,我们临一信工2024届临床医学专业的升学率就达到了77.6%。”温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教师吴森森说。

“我一直想从事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从大三开始就坚定了考研的目标。虽然‘一战’失利了,但我不会轻言放弃。”李新来自温大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今正面临着“二战”的挑战,他希望未来能够继续读硕读博深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有一些本科毕业生因学业规划或就业压力而选择继续深造,希望通过更高的学历来增强竞争力。同样,也有许多本科毕业生意识到,相较于花费数年时间攻读研究生学位,直接进入职场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或许更为务实。

“不管是考研、考公、考编,还是直接就业、出国留学,学生都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对待。”在温大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崔岐恩看来,“考研热”的出现受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

他认为,从个体角度来看,有的学生喜欢做研究,所以考研考博是本人的主动选择。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被动选择,希望通过考研延缓就业。那么后者就要抓住考研的机会,找到更适合的就业或研究方向;从社会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国家加大了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同时,新兴行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对具备高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促使更多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以提升自身竞争力;从知识角度来看,知识迭代越来越快,知识细分越来越精准,人工智能的发展正促使一些重复操作型的岗位被机器所替代,人要从事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考研的趋势也就不可避免。

而提到“本研倒挂”,崔岐恩则称这一现象并非新闻,“特别是在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已经出现,这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层次直接相关。”在他看来,这一现象提醒了现行的教育模式需要进行反思与创新。政策层面应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使之更贴近社会需求;学校方面应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学生个体则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理性看待学历与能力的关系。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更多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记者:卓 扬

编辑:瞿含张

二审:曾云毕

三审:林 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