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力量
ZJUSOM
“秋风知我意,吹梦到凉西。”一封封来自湄潭的信,真挚的笔触勾勒出感激、不舍、 憧憬的心迹。7月4日,在湄潭三尺讲台上,马欣怡与朝夕相处了近一年的孩子们正式告别,这场告别“仪式”被一封封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信件拉得很长很长。
湄潭协育中学学生写给马欣怡的信
这天正是道德与法治的期末复习课,也是马欣怡在湄潭支教的最后一堂课。马欣怡如往常一样拾掇教案准备离开,只是这次的讲桌仿佛比以前乱得多,迟迟整理不完。
“马老师辛苦了!”低头之际,突然教室里掌声雷动,孩子们集体站起来,相继掏出信件和礼物。精心设计的信纸、五颜六色的涂鸦、糖果、保温杯、酸奶……讲台逐渐被孩子们的心意铺满。
回想起最后一堂课的情形,马欣怡仍然历历在目,心生温暖。
马欣怡是浙大管院2024级MPAcc新生,来自新疆的她,在即将完成本科学业之际,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去西部地区支教。
湄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也是浙大西迁的旧址。在这里,马欣怡开始了她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一年以来,在学生们眼中,她不仅是温柔的思政课马老师,带来了生动有趣的课堂,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还是给校园“增色添亮”的“天使”,丰富了校园生活。
“我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湄潭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作为浙大研究生支教团湄潭分团的一员,马欣怡在湄潭这片土地上以爱、责任与奉献书写了不一样的青春篇章。
本期【健康力量】,我们一起来听听她和这群孩子们的故事。
“我要去那边做一番事情了!”
决定奔赴湄潭,在马欣怡看来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从大二起,马欣怡就在学生工作中崭露头角。曾在浙江大学学生社团指导中心担任文艺策划部部长、在浙江大学校团委担任兼职团干部。凭借平日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她在大四顺利获得支教保研的名额。
学习之余,马欣怡一直陆续参加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收获的成就感使她乐在其中。偶然间,得知学校的西部支教计划后,作为从西部走出来的青年,她深知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于是她没有急于踏上研究生学习的快车道,而是毅然决然选择前往遥远的贵州湄潭,用一年的时光,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年马欣怡参与浙江省青少年篮球赛志愿服务
2021年马欣怡在支教课堂讲解“《中国地理》学科兴趣课程”
临近毕业时,当其他同学已经毕业投身自己的职业生涯或继续深造,马欣怡怀着期待的心情,与支教团其他四名成员一同踏上奔赴湄潭的旅程。
“我们支教团队到湄潭不仅是去教书,还起到桥梁的作用,链接浙大、浙江省的一些教育教学资源和公益资源到当地。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出发去当地时我其实挺期待的,因为我觉得我要去那边做一番自己的事情了。”
“第一次当老师,我想尽可能给你最好的”
回想去年,初到湄潭协育中学,马欣怡第一次见到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便意识到自己所肩负责任的重要性——接任七年级3个班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
“在任教前,我特别研究过初一思政课的特点,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思想引领方面更为重要。我给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大学生活,启发他们,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
成才先成人,初中正是青春懵懂期,马欣怡深知对于青少年来说,引导他们树立高远志向、种下梦想的种子将对他们整个学习生涯乃至人生阶段有着莫大的助益。
于是,在第一次课堂上,马欣怡就精心准备课堂设计,通过案例讲解等生动方式向孩子们传播“自信、自立、自强”的理念,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仅在湄潭协育中学的讲台上,“湄潭几乎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我们全部走了一遍。”支教团组织的讲座涵盖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历史文化、浙大生活等多方面,帮助湄潭的孩子们明确未来的目标,鼓励他们放眼广阔的世界,勇敢追逐梦想。
马欣怡赴湄潭各中小学开展"浙大生活"主题讲座
“这是我教的孩子们,他们很有干劲,听我的课也非常认真。我教的三个班成绩一直排在全年级前三。”
翻开相册,马欣怡手机满屏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备课笔记、课堂照片……介绍起班级学生情况,更是满脸的欣慰和自豪。
一年来,三个班,155位学生,500多堂课,马欣怡没少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孩子们的成绩也不负她的辛勤付出。在上课前,她总会认真研读课程大纲备课,紧紧围绕知识点,精心安排上课的各环节,努力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去设计课堂。
“我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法给他们讲课,同时也有意识地去训练他们的学习方法。我觉得用对了学习方法,成绩就会提升得很快,而且在高中大学都很受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思政代课教师,马欣怡不仅在“德育”上给班里孩子们带来理想之光,还希望通过学习方法的传授让他们走得更远。
马欣怡所带三个班级分列年级前三
孩子们写给马欣怡的信件
“我们一个团队的力量有多少呢?
我希望它是持续、长久的”
不仅在湄潭协育中学,马欣怡的足迹遍布湄潭的各个中小学。随着在湄潭教学和生活时间越来越久,她也越来越熟悉这片土地,在教学之余组织、参与了许多公益活动。
在湄潭高台镇凤清小学,马欣怡一眼看到这所和初中、高中“挤”在一隅的学校空落落的“体育场”。“甚至都难说是一个操场,那只是一块水泥地,孩子们平日体育活动也只能在这之上。”
马欣怡与支教团成员在湄潭高台镇凤清小学
此情此景使马欣怡深受触动,了解到不少小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照料有限,于是和支教团队共同寻找资源,为凤清小学送去20个足球和200套“敦煌”主题文创涂色卡,希望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
支教团为湄潭凤清小学学生发放足球
支教团赠送湄潭凤清小学学生“我为敦煌上色”主题涂色卡
“这些孩子非常淳朴善良,接过涂色卡后,有个小朋友从口袋里掏出脏兮兮的、新鲜的李子给我们。”提及支教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场景,马欣怡眼眶湿润,“他们没有什么可以给我们,但是他们懂得回报,懂得感恩。”
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感恩回馈,让马欣怡记挂了很久,也更加坚定了她在湄潭帮助孩子们的决心。于是,她积极推进各项公益服务在湄潭当地开展。
不仅带头推进蚂蚁集团AI公益课程项目在湄潭落地、发动教育学院志愿者与湄潭学子一对一结对共读,还与支教团其余成员共同带领18名湄潭学子前往浙江杭州游学,通过参与浙大社团活动、听浙大教授讲课、到企业和博物馆参观等行程,让孩子们触及优质教育资源。
马欣怡参与浙江大学“求是圆梦”工程组织18位湄潭优秀学子走进浙大、实地参访
“其实我觉得这次支教最大的意义就是,我心里始终觉得这件事情我应该去做,那么多淳朴善良的孩子们,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让他们有机会看到更大的世界。”
“仅靠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还是要他们出人投地,走出这里后学成归来回馈家乡。”马欣怡说道,她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再将这份爱与责任接力下去,让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发展。
如何将这份温暖持续传递,是困扰在马欣怡心头的难题。
在精心策划下,她与支教团共同发起“求是寻梦”计划,从0到1搭建渠道,让浙大志愿学生与湄潭学子线上结对帮扶,给湄潭学子1V1讲题以及心理辅导。
“求是寻梦计划”湄潭学子与浙大志愿者1V1视频交流
“这样建立帮扶桥梁的话,即使我们走了,这种模式也会延续下去,能够辐射更多的湄潭孩子。”提及创设这一公益服务项目的初衷,马欣怡谈道。
除了线上结对帮扶,马欣怡和团队还以书信交流、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帮助湄潭学子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交流平台,奔走募集十万多元的助学金资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高中学子。
“求是寻梦计划”湄潭学子与浙大志愿者书信交流
作为首次推出的“求是寻梦”计划,今年终于也得到了可喜的反馈。截至目前统计,参与计划的高三年级学生中不少学子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入梦校,其中不乏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等重点高校。
“孩子们的成长就是我最大收获”
在湄潭充实而丰富的支教时光中,马欣怡凭借自身行政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其他岗位、活动中发光发热,为湄潭带来更多活力。
她担任湄潭协育中学团委副书记兼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期间,负责学校少先队员管理、发展工作,首次将入团考核方案和少先队评选方案规范成制度性文件,并带领少先队队员开展团课、培训、讲座等活动,引领少先队员健康成长。
马欣怡参与少年先锋队湄潭协育中学中学代表大会
同时组织开展3月雷锋周系列活动,通过敬老院服务、护河环保志愿服务、黑板报手抄报评比等实践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志愿服务的种子。
马欣怡带领湄潭协育中学学生参加敬老服务活动
此外,作为曾经的校文艺策划部的部长,马欣怡也为湄潭协育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做了许多实事。她开设的朗诵与主持艺术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不少学生因此喜爱上播音、主持艺术活动,还策划、执行多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马欣怡主持湄潭协育中学教师节晚会活动
湄潭协育中学教师节晚会活动片段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星光闪烁,合唱团的每一个音符涤荡心灵。这场教师节盛大的仪式,每个环节都由马欣怡精心策划把关,尊师重道的氛围洋溢整个校园。
不只教师节,在国庆节,她策划了“我与国旗合个影”主题摄影宣传活动;学雷锋月,策划雷锋周志愿服务和文艺评比活动;清明节,策划执行祭英烈活动……协育中学校园里角角落落,总是有她的身影。
“孩子们的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始终认为,教育孩子们的地点不能局限在课堂,在走进社会、奉献社会的行动中。”
在马欣怡看来,给同学们提供锻炼书本之外能力的平台和机会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这群孩子在课堂之外也能有所收获,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奉献社会、助人为乐、尊师敬老、勤奋谦恭的美好品格。
在湄潭的最后一堂课上,小马老师收到孩子们雪花般的信件、满怀的临别赠礼以及“浙大见”的约定,大概就是她这一年里悉心耕耘与付出被看见的最佳肯定与证明。
“平生最是难忘处,扬子湄潭浙水边。”
马欣怡在总结支教经历时写道,“我愿意持续作为浙大与湄潭之间的沟通使者,为庚续西迁情谊、弘扬求是精神付出自己的努力。”
这段跨越东西一千五百多公里的距离,承载着马欣怡以及一代又一代相继奔赴湄潭的浙大人的青春热血,他们搭建起知识和关爱的桥梁,在三尺讲台与基层一线,续写帮扶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编辑:曹敏
审核:佟庆